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互金发展仍处“普而不惠”阶段

出处:特刊 作者:薛洪言 网编:尹文武 2017-12-06

T04(金融下新闻纸)s001

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定位非常明确,即聚焦普惠金融。不过,普惠金融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对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发挥了作用,普惠金融的“普”已经解决,在C端覆盖了大众群体,但是在“惠”的方面仍然不足,比如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高息借款的问题。

我认为金融智能化趋势有助于解决互联网金融“惠”的问题。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金融业效率的提升和综合成本的下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很多企业80%以上的客服工作量交给人工智能完成,需要人工介入的业务不足10%。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事实上,近两年来,金融科技出现了和传统金融机构联姻的趋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也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很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在数据层面、客户层面以及风控层面均有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能解决其“惠而不普”的问题,覆盖更多的群体,而金融科技企业也能降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获客成本、风控成本等,解决“普而不惠”的问题。

不过,随着双方的合作不断增多,有监管层人士担心金融科技风险外溢。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日指出,部分平台依托用户、流量优势形成的市场地位,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处于强势,抢占了金融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话语权,金融机构沦为牌照提供方,极易造成金融风险脱离监管视野,形成外溢效应。

站在监管的角度,可能会担心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因过度依赖外部科技力量而丧失了自身科技进化的核心竞争力。不过,目前双方合作主要聚焦在C端。金融科技企业在服务个人方面有场景、有数据,但金融中心仍在B端,传统金融机构在B端有明显优势。在B端服务中,金融科技也有用武之地,但传统金融机构掌握更多的优势,银行也在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抵质押物监管的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占据更多优势。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趋势,我认为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在2018年肯定会继续深化。在C端的合作会逐步达到一个平衡点。在B端,区块链、物联网等很多新技术开始应用,未来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像一些软件服务商,通过给小微企业提供系统软件服务,能够沉淀数据信息,通过和银行的合作,能够引入银行的资金,把数据共享出来,可以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系北商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特聘顾问、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