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分级基金:到期清盘成常态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王巍 2017-11-29

T15(金融上新闻纸)s001

"去杠杆"、"防风险"成为2017年金融行业主基调,分级基金遭遇系列监管新规后逐渐沦为陪跑。分级市场交易量出现明显下滑,分级基金整体规模也处于持续缩水状态,今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接连上演,分级市场同时掀起上下折浪潮,在监管与市场形势皆不利之际,分级基金到期转型清盘成为常态。

未标题-4 拷贝

规模缩水:超八成基金净赎回

2007年,我国第一只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正式发行,随后,分级基金由于数量的增加,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2015年股市兴旺时,分级基金B类份额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杠杆效应,而受到博弈型投资者的欢迎,总规模一度接近5000亿元。但在股灾之后,分级基金逐渐没落, 2015年8月,分级基金被暂缓审批,分级市场的总体规模出现骤缩。

今年以来,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延续,分级基金规模再度面临瘦身。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超八成分级基金年内份额遭遇净赎回,分级基金市场规模从去年底的2333.36亿元减少至今年9月末的1603.8亿元,缩水幅度超三成。

从基金产品角度来看,中海惠祥分级债券基金前三季度份额缩水69.88亿份成为缩水王,中海惠利纯债分级债券、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鹏华丰信分级债券缩水份额超25亿份紧随其后,截至三季度末,年内市场上共有15只分级基金前三季度份额缩水超10亿份。

生存艰难:转型清盘成主旋律

今年5月,沪深两市交易所双双公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其中被市场普遍关注的就是延续了此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设立投资者30万元投资门槛要求,这一要求也将中小散户排除在投资范围外,分级基金场内份额交易量出现下滑,同时也对场外的申赎造成影响,流动性持续减弱,更加剧分级基金边缘化。

一时间迷你分级基金数量猛增,部分分级基金开始有所动作,拟转型寻求生存。如今年初,新华惠鑫分级率先将产品实现转型,变更完成后,基金转型为契约型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3月,证监会准予将德邦德信中证中高收益企债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变更注册为德邦德信中证中高收益企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2只分级基金完成转型,2只基金发布清算公告,开启清盘模式,迷你分级基金清盘转型已成常态化。

监管趋严:投资门槛抬高

●4月,沪深交易所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发布:设立了散户投资分级基金的门槛。按照规定,自 2017年5月1日,散户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相关权限需要在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资产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并且需要到证券营业部现场以书面形式签署《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这一规定导致分级基金成交量和保有量均有下降,分级基金逐渐“去散户化”。

●6月,沪深交易所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2017年征求意见稿)》: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持有人合计少于1000人或规模合计低于5000万份,且此种情形在10个交易日内未能消除的,基金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11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四类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其中就包括公募产品。牛市中风光一时的分级基金,如今在最严资管新规下走向末路。

北商研究院解读

分级基金沦为明日黄花

牛市中具有高杠杆属性的分级基金令投资者赚得钵满盆满,同时也在结构性风险行情中令投资者血本无归。2015年8月,监管层紧急叫停分级基金,彼时正在申报的十余只产品计划搁浅,2016年8月,监管正式叫停分级基金新产品注册,市场再无增量分级基金,存量的分级产品规模不断萎缩,纷纷面临到期清盘或转型。

2017年分级基金严监管形式依旧,今年4月,沪深两市交易所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发布,将分级基金投资者门槛提高至30万元,中小散户加速出局,分级市场成交量走势低迷,场内份额零成交记录频现。11月,一行三会一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募产品禁止份额分级,分级基金进入“存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