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IT论道

没有硝烟的技术竞赛

出处:IT互联网周刊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17-11-13

针尖对麦芒的产品竞争,互联网每天都在上演,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城一池”的步步为营;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阿里互相质疑的交易额打架……这些比较,通常意义上是成熟产品之间的“不服气”,很难短时间决出胜负,却往往成为茶余饭后的老生常谈,也伴随着补贴、优惠、舆论,引导着用户“随波逐流”。

有一种竞赛,具备格局感,对企业更重要,但没有硝烟,这就是技术PK——至少现阶段,鲜有用户可感知或者数据可量化的表象,甚至没有一款规划化的产品。

为什么专门强调技术竞赛?毕竟,技术本就是长期存在于互联网公司的生产要素。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大众教育,让技术得以脱掉晦涩外衣,不再是公司财务报表的干瘪数字。

更在于,以BAT为代表的公司,把技术战略化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前,我们听说百度要大举进军O2O,腾讯不敢对移动社交掉以轻心,阿里有志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任何一种目标都是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

但突然间,大家都要追逐人工智能——下一代技术趋势。震惊之处在于:这相当于十几年前,李彦宏醉心于“超链分析”,马化腾苦研TCPIP通信协议,而马云要把网页做得漂亮。这些分别是搜索、即时通讯和电商网站的核心技术支撑,但百度、腾讯、阿里不需要向用户解释编程代码和产品设计,马云甚至本人不懂技术。

时代确实不一样了,技术作为生产力,在人工和智能的融合下,越来越被用户感知,越来越成为一种核心竞赛项目。最重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技术的差距在拉大,技术的差距引发的企业差距也在拉大。

我们过往熟悉这样一种场景:创业者拥有不差于BAT的技术,但失败的原因在于管理、融资和风控水平。更常见的一种吐槽是:淘宝这样的网站,QQ这样的产品,一个大学生花三天时间也能做出来。但现在,谷歌的阿尔法狗或者阿尔法零,在震撼之余带来的是深深的技术差距感。

所以,阿里拿出前所未有的最大投入1000亿元,打造一个看起来“务虚”的达摩院,百度和腾讯先后提出了all in AI和AI in all。如果谁还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极有可能犯了过去五年错过移动互联网的错误。

4000亿美元的阿里、百度、腾讯都梭哈了,创业者实在没什么后顾之忧。毕竟,这一场还没看到硝烟,还没大刀对上长矛的战争,可能一出手就是胜负局;技术恐惧固然存在,把创业者算在内,在人工智能面前,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