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中国艺术月刊

以绘载道 以画化人

出处:中国艺术月刊 作者:岩 峰 网编:尹文武 2017-08-17

T06s001

《祁连山写生》45cm×68cm  《圣域之六·灵光》280cm×115cm 

杨亚杰属龙,小家父一旬,据说属龙之人都具有隐形的“命运之角”,兄将近天命之年,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半程人生命运全部付予了山水画创作,从水墨到青绿,由青绿及浅绛,从经典到自创,他带着一种使命感将自己的艺术梦想寄情于山水——这山水,既是现实天地间用脚丈量的名山大川、无名沟壑,也是尺幅丹青间用心营造的杨氏山水。

身边的国画圈子里,事山水者众,但是如杨亚杰这般,几十年谨遵六法俯首侍艺、问道,不问柴米油盐价者并不多见,生其吉地之旷远坚毅、祖庭冀土之放达野逸、居地京城之经典隽永,融会贯穿其半生丹青路,外化为独特的艺术气质,他常坦言艺术创作是个苦差,尤其是在做艺术减法之前, 在薄发期之前的厚积期,除了无边的寂寞、不尽的求索,还需一遍遍推翻、打碎、重组自己,方能成就其画作如世人珍爱的越窑天青之灰调般幽雅,如哥窑开片之天工巧构思般别致。

细赏杨亚杰的山水画作,很容易想起山水诗宗家王摩诘的句句画意翩然的美词: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又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静观杨亚杰之山水,诗情画意,画意诗情,两相呼应的同时,更体悟到了他笔墨的精到,注重细节的笔墨趣味性。在师法古人的同时,杨亚杰特别遵循以大自然为师坚持写生。游于南北山水之间,使其笔墨当随时代,画作具有时代的语境,语境中充满了一种神秘和幽深,彰显水墨之氤氲,气韵之生动……

杨亚杰正是通过自己独特的山水画艺术自觉与历史、与先哲进行对话,将艺术求索的根须深深扎入人文沃土,以当代艺术的视角审视阅读难以穷尽的自然胜境,试图在自然与人力、博大与精微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作为集中国画艺术之大成的山水画,因其艺术素材、形式语言、内在理念的系统性、学术性很强,自然对于从事这一艺术的创作者来说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种种宗法积淀下来的关于点线面的技法、关于篇幅构图的经典样式需要烂熟于胸自不必说,更关键的则是对于传统技法的批判式继承,用解构传统、解构经典的方式重塑经典,求得适于自身的艺术法门。在大于一般传统山水画作的尺幅之间,杨亚杰使用了一种高超的在尊重中国画经典两维平面性、艺术性的前提下,在观者心中建立、还原三维山水视觉图景的创作方式, 观者若可平心静气,用心读之,杨亚杰的山水画很容易将人带入物我两相忘的奇妙胜境。其实现这一艺术效果的途径除了在构图、皴法、层次设计等技术层面上计白作黑、以虚为实的匠心之外,更关键的是来自于他对山水画内在意境和审美的推敲,以及对于观者、他者图像阅读心理的重视。

杨亚杰性恬淡兼豪爽,喜与三五道友畅谈艺理门道,却不善在艺术创作之外铺张宣扬,像极龙生肖的能大能小、能升能隐,他将绘事看做纯粹的、神圣的、毕生的使命,若说龙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他当是水墨丹青的忠诚使徒,然则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丰厚的艺术积淀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仁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日可期可待,作为同道中人,愿与杨亚杰在画卷人生的雅集里面共同感悟瑰丽丹青梦的神奇与奥妙……正所谓,以绘载道,以画化人。

《太行云雨》 178cm×96cm

《太行山写生》 68cm×45cm

《山水》 68cm×45cm 

 《水墨黔南》 178cm×9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