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便民商业,从“面子”到“里子”的深改

出处:特刊 作者:记者 吴文治 郭白玉 网编:尹文武 2017-08-02

T06(新闻纸)s001

清退了脏乱、不规范的小市场,各种品牌化、连锁化的新商业及时“补位”。

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是近年来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词之一。“城市是否宜居,居民说的才算数。”这是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今年5月在“市场疏解和品质提升市民代表座谈会”上的表态,提出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要保障便民消费“不落队”。临街开店、密集的小铺,看起来生活味儿很浓,但周边居民却要承担起热闹背后的负担。在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疏解整治中,企业也在积极进入,在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布局发展当中,北京便民商业建设也在日日焕新。

疏解:由表及里的优化过程

2017年北京市场继续疏解升级、治理“开墙打洞”等工作,在疏解整治当中,通过对“开墙打洞”、违法市场以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部分进行调整提升,整个城市变得更加整洁,商业服务的质量也在提高,但是也有大批此前承担着北京居民日常生活功能的社区商业单位退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所在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去年初,关于北京市发改委研究疏解腾退空间利用工作意见,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已经明确,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超市、便利店等服务业腾出空间,使老百姓在首都生活更加便捷,就是腾退空间利用的原则之一。

随着2016年首都疏解市场成果数据出炉及2017年新规划的提出,在5月3日举行的北京市“市场疏解和品质提升市民代表座谈会”上,程红表示,市场疏解后的补充,要保证便民消费功能不变,要做好从“面子”到“里子”的改造,外表光鲜,内部充满生机。

同时,在2017年将要疏解升级的68个农副产品市场基础上,北京将做到“撤一补一”,保留民生功能。在“撤一补一”的基础上,减少脏乱差的农副产品市场、增加数以千计的蔬菜生鲜零售网点,减与加的比例约在1:4.4。

在整体的疏解提升当中,疏解腾退的社区商业补位既有今年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中300个蔬菜零售网点的目标,腾退空间商业多样化也是实践中的方向。在疏解腾退的区域,建设承载基础便民商业的养老驿站成为一些社区正在尝试的做法。这些养老驿站不同程度集合了文化娱乐、养生保健、中医康复、医养结合、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功能。丰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穆智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当中,丰台街道已经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了3处养老驿站,补充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缺口,为地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鸣指出,综合来看,小摊贩、杂货店到便利店的发展是疏解也是升级。对于社区商业来说,作为政府工作规划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事实上是两个机遇,规范社区商业在实际上能够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具体措施,与此同时,疏解非首都功能又为社区商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发展的空间。

扶持:为新业态“输血”

对社区商业或者是便民商业网点建设的政策扶持是近两年北京民生政策的主题之一。5月24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委联合启动2017年度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投资补助申报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内每年安排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扶持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

北京市发改委经贸处处长徐逸智表示,符合要求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投资补助。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燕瑛介绍,2017年投资补助重点支持蔬菜零售网点(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早餐店、便利店、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等基础便民服务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便民商业网点建设的扶持资金项目还有其他项目。4月初,北京市商务委发布《关于申报2017年度第一批商务发展项目的通知》,可申报的项目包括推进连锁经营发展项目、促进家政、洗染等行业规范化发展项目、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项目、社区商业建设项目、支持“互联网+流通”创新示范项目、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项目等。按照对应的申报指南,最高可获得不超过500万元补贴。北京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商务发展领域内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促消费、稳增长、推动保障民生的项目,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商业便民利民发展的项目均是资金主要支持方向。

在政府直接的资金扶持下,不少企业通过辅助补贴的资金加快拓展的步伐。据一位从事社区蔬菜供应的业内人士介绍,一家50平方米的社区直营菜店可享受补贴金额20余万元,补贴金额归网点经营者所有。7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公示了2017年度市政府固定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第一批项目,国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申报的52个项目符合支持条件,共获得补助资金超过2600万元。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陈立平介绍,政府力量推动便民商业的发展,财政支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成果验收也同样重要,“给企业输血发展是企业乐见的情况,但政府也应该监督获得补助的企业借助政府的支持真正实现自身发展与便民商业功能。市场上可能存在一些因为自身管理等因素使用补助,却在建设相应的商业功能时打折扣的情况”。

“北京疏解腾退低端市场后,社区商业空缺进行补位的必然是品牌化、连锁化且能保障商品品质的店铺”,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分析道。不过,他也建议在补贴资金后还应设立负面清单,对不具备社区经营能力、无法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商品、离开政府补贴无法生存的企业,应坚决不予支持。

071

072

执行:考验企业“造血”能力

在便民商业的发展当中,政府力量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空前。不少企业明确北京社区商业的空间是发展机遇。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悉,北京社区零售商超市发提出了新的三年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店铺数量将达到220家,这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一共要开出60多家门店,包括刚刚启动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在开设新店的同时,超市发还将调改一部分不符合目标客群定位的门店。

据了解,2016年超市发新开了23家连锁店,店铺总数达到152家;截至目前,超市发共有158家门店;2017年计划新开连锁店15家,以直营店为主,加盟店保持现有规模;同时,公司计划2020年店铺在海淀区各街道、社区的覆盖率达到80%。

7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印发《关于2017年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第一批项目公示的通知》,第一批项目共19家企业的52个项目获得相关补助。超市发、物美、便利蜂等定位便民商业企业均有多个项目在项目名列当中,有企业获得补助的项目多达10个。

对于企业来说,机遇首先存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规模,便民商业对应的是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客单价未见得很高,但消费人群的基数比较大是业内的共识。其次,政府的补助也是企业在经营当中可考虑的因素。尽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政府补助有助于减轻成本负担,对于企业运营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即使没有政府补助,该开的门店还是要开,只不过这些固定投资都将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到利润表现。

根据公示,企业单个项目接受补贴在几万元到200余万元不等。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这一批次补助中有三个项目入围,分别是华冠三十五店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项目、华冠窦店店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项目、华冠乐活城店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项目,补助金额分别是72万元、51万元、124.2万元。北京商报记者从华冠相关负责人方面了解到,补助金额参考的标准是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30%,而固定资产投资每个项目是不一样的,在门店大小、门店装修方面都有个体差异,投资金额也不同。

建设:织密连锁网络

在北京市场便民商业的发展当中,定期披露的北京市便民商业网点是最为直观的数据指标之一。

根据北京市商务委近日发布的便民商业网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140个;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提升了7.1个百分点,达到86.8%,城六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网点连锁化率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达到32.5%,城六区提升了12.7个百分点,达到39.4%;涌现出一批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和品牌企业,群众满意度达到97.5%。

今年初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上半年,全市已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65个,完成全年任务量的66.5%,较时间进度快16.5个百分点。

在便民商业网点的建设中,连锁企业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从上述数据来看,网点指标之一,在上述提到的北京市发改委公示的2017年度市政府固定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第一批项目中,52个项目对应19个企业,集中程度颇高,北京梦想蜂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的便利蜂15个项目获得补助,国安社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有9个项目获得补助,物美品牌7个项目获得补助,超市发6个项目获得补助,华冠商业3个项目获得补助,龙盛众望早餐和顺义隆华中心分别有两个获得补助的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连锁企业在商业运营和服务品质上都相对有保证,因为门店有规模基础,在运营当中效率也更高。

在线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电商也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融入到社区商业当中,京东到家、国安社区等O2O企业借助线上线下的资源打通服务渠道,成为新的便民服务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郭白玉

·记者手记·

便民商业质变,宜居城市可期

一个宜居的城市不仅要有承载基础消费功能的便民商业设施,更应该有能够提供品质消费的便民商业设施。这是北京这座城市正面临的一场考试。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了不少支撑便民消费的商业单元,但在品质上却还有待提升。

比起从无到有,打破旧的建设新的往往更难。在建设和提升当中,为了品质的便利,不少消费者要面对暂时的不便利。但不论是从周边的变化还是从整体的政策方向,政府在便民商业网点的建设上正在加紧步伐,也在创造环境让能够提供品质服务的企业进入。

从“开墙打洞”无证经营的社区小店承载买菜、吃饭等日常功能,到疏解整治后宽敞整洁的社区只能靠社区组织的蔬菜车满足日常需求,再到500米外大超市到位、综合菜市场焕然一新,这是记者在北京一个社区的体验,也是北京不少社区的变化历程,这个城市在以明确而迅捷的步伐向宜居更加靠近。

作为城市中的一员,我们正在跨过可能有些艰难的过渡期。但在这个过渡期之后,是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品质可放心的商业服务且整洁宽敞的城市。在可期的未来,菜市场里的菜是可追溯到农田农场的食材,在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找到洗衣店、维修店和便利店,甚至有的区域几百米外就是既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又能够休闲放松的社区商业综合体。

给北京时间,她会是个完美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