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中国艺术月刊

张荟林:雕塑家的另类存在

出处:中国艺术月刊 作者:记者 隋永刚 网编:尹文武 2017-06-19

  《小雨》  《和对面的自己相拥》  《关于水的记忆》 

雕塑家张荟林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艺术道路,他没有受过专业科班训练,却机缘巧合地在莫斯科经历五年的学院深造,并得到俄罗斯当代雕塑大师布尔加洛夫的亲授。回国后,他居住在艺术家聚集的宋庄地区,工作室却选择在周边村落的一家农户小院,一待便是七年,他说喜欢这种村落的生活。

宋庄七年,张荟林很少出门,尽管居住的村落有不少的艺术家,但他从来没有跟他们接触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其他艺术家那里,可能都不知道这里有叫“张荟林”的雕塑家,张荟林就是以这样的个性坚守着自己的选择。

回顾过往,张荟林的生活丰富而精彩。20岁刚出头,张荟林便独自离家南下谋生,当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的一家陶瓷厂做工,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做出的陶瓷制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后来便开始自己尝试去摸索,也许源自对艺术天生的那份敏感,令人欣喜的是,一开始制作就得心应手,此后他又从事过有关雕塑设计方面的工作,还曾经与人合作开办生产装饰材料的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一起合作开办企业的朋友,现在很多都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名人,有时候会经常来到他的小院工作室喝茶聊天,张荟林始终能够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觉得自己缺少什么,坦然面对这种生活变化。

在开办企业受挫之后,张荟林骨子里始终存有对艺术的那份热爱,成为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点。2002年,通过艺术界朋友的介绍,张荟林选择赴俄罗斯留学,师从俄罗斯当代雕塑大师布尔加洛夫,那时他已经27岁了。

这次出国,对于张荟林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奇妙的艺术之旅,由于之前在国内没有专业的训练,在进入学院后,张荟林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做雕塑,他只是每天去观察同班同学的创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让俄罗斯的很多同学都感到他不会雕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艺术天赋秉异的张荟林在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件作品便轰动了全校,此后,张荟林凭借对雕塑艺术的敏锐性和理解力,成为优秀的学院学员,他为学校创作的雕塑作品《射击者》至今还保存在学院的展厅之中,正是这段游学的经历,让张荟林逐步萌发并确立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要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工作者。

归国后,张荟林保持着一种纯粹的创作状态,曾经有几次受朋友聘请设计城市雕塑作品,但在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很多作品的表现已经完全违背了初衷,张荟林便放弃了。随后,张荟林便租用农家小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持续至今。

作为一位有着不凡成长经历的艺术家,张荟林随着生活的变化,也在不断推出改变自己的作品,从早期相对写实的人物雕塑,到后期抽象艺术表现,再到近来的木雕作品,这样的变化是他逐步回归艺术本身的历程。

在张荟林的工作室中,案板、铁锹、筷子、水龙头和雨伞等经常被他纳入作品创作中,这些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景物,均来自于他日常的生活,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重视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都竭力主张还绘画本来的面目。

张荟林对于艺术有着天生的敏锐性,他很欣赏达利在艺术创作上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奇思妙想,尤其是其构图与想像力,因为雕塑这一具有空间感、三维空间效果的艺术形态,能通过静态的形体来呈现创作者的核心思想内涵。从张荟林近期的作品中看出,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找寻艺术的存在,以艺术家反思给予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表达他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