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舌尖上的品牌

出处:特刊 作者:陶凤 网编:张兰 2017-06-06

一年一相约,时光流变,总有一些品牌留下熟悉的味道。5月17日,2017北京餐饮品牌大会暨2016年度北京餐饮十大品牌颁奖典礼在京落幕。全聚德、便宜坊、肯德基等获得2016年度北京餐饮十大品牌称号。

实至名归。这些“品牌”握住了时代命门,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次的总结和凝聚。又因它们精益求精的经营和千锤百炼的技艺,牢牢征服了千差万别的味蕾,于是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恰好击中了每个食客。

今年的北京餐饮十大品牌之外,还新设立了年度十大潜力品牌、年度优秀管理团队和优秀供应商三个奖项,意在鼓励为推动北京餐饮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锐品牌、供应商及背后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品牌化坚定地成长。

挤出高端餐饮的泡沫,过去一年北京餐饮业继续向大众餐饮从容回归。全年收入918.2亿元,同比增长4%,这是继2013年以来,北京餐饮业实现的第二次正增长。品牌成为“正增长”的中坚力量,作为止跌反涨的主力军,在崭新的餐饮市场中再次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成就自我。

就在北京餐饮十大品牌揭晓前一周,首个“中国品牌日”上,由权威媒体、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正式启动,品牌经济呼声响亮。作为衣食住行四大板块之一,餐饮业的品牌经济势不可挡。

资本也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纷纷出手在餐桌上掀起新的浪花。红杉、IDG、今日资本、弘毅、春华等资本大佬投资餐饮企业的出镜率越来越高,麦当劳中国、百胜中国的经营权也均在2016年落下第二只靴子。

随着资本大肆介入餐饮市场,互联网高度发达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对餐饮的追求再次升华,吃饭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对餐饮背后文化的享受以及对自身精神的满足。知识和品位,身份和资产,都会在消费者对一桌餐食的选择中得以彰显。

13亿“口”的生意悄悄洗牌细分,品牌与一部分城市中产开始脱颖而出相得益彰。中国正在形成规模巨大的新中产阶层。无论是麦肯锡还是波士顿咨询,对这个规模的估计均是到2020年,将达到3-4个亿的规模。

随着收入增长,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偏好开始与生活品质、情感因素、个性化和设计感相关,而不再那么重视价廉。那些自带大IP的餐厅,薛之谦的上上谦、网易与外婆家合作的猪爸餐厅,更多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私人情感。

用更高标准的物质商品抚慰情绪,或许是消费主义对以中产为代表的进取阶层的一个许诺,也是新中产阶层崛起的显著标识。当他们跨过实用和低价的需求,开始愿意为情绪、氛围、健康、品质花更多的钱,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升级正悄然发生并有序调试。

而消费升级为餐饮品牌的成长壮大创造了土壤。2016年6月,麦肯锡一份名为《重塑全球消费格局的中国力量》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日益相像,这说明“我们处在一个很多需求等待被满足,但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去满足的时刻”。

品牌愿意为此不断提升自我,并乐此不疲。作为经验沉淀型行业,消费者对餐饮的印象并不会随着科技爆炸而轻易发生改变,实体餐厅在服务升级、餐品塑造、食材精选、场景创设中依然大有所为。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中国整体经济不断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步入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群体,尽管消费者依然很挑剔,但他们喜欢升级消费。

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的餐饮业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它们点燃炉火,消费者端起碗筷,每个品牌的背后,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餐饮勾连起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就像舌尖上的品牌演化一路精彩,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