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央企借“一带一路”走出去要精耕细作

出处: 作者:记者 张畅 高萍 王晗 网编:王巍 2017-05-30

2017年0530T03(铜版纸)s003

央企在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积极“走出去”时,要注重投资效益,精耕细作,切忌盲目投资,成为“脱缰野马”。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政府推动以及人口和环境红利,但如今这一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为过剩、优质产能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也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激发产业活力,满足周边市场有效需求,加快所在地区企业综合发展能力,加强工业科技等领域综合比较的能力。

国企尤其是央企,作为国家信赖的力量,正积极响应号召,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去曾有一些国企做出的投资判断极为草率,往往两三年就上马七八个项目,但是投资效益极为不佳。国企既要“走出去”也要带效益回来,蜂拥而上、盲目投资切不可取,而是应该尊重所在国法律法规,精耕细作,打造海外优质资产、优质项目,树立中国的品牌,夯实长远的基础。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监管,防止它们成为“脱缰野马”。

个别企业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及资本,智能电网、钢铁、核能、高新技术等,把绿色产能合作作为传统发展方式的补充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合作,进行可持续发展,分享技术,更好地转移生产设备。

逆全球化背景下推进贸易增长需中国智慧

5月29日,在2017“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会上,对外经贸大学校长王稼琼表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避免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深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模式”,王稼琼表示,未来如何利用现有国际合作机制,通过战略对接等形式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一致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提出要支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园等区域领域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模式交流,推进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等。但也应该看到,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有兴起之势,贸易畅通面临挑战,下一步就如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全球贸易增长,搭建多边的公共平台和机制,推进自由贸易的谈判,推动贸易的便利化等相关问题,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应深入企业心灵

“一带一路”赋予世界良性健康互动的新方式,同时对企业海外投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5月29日召开的2017“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会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表示,企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回避的问题,绿色应该成为企业的一大社会责任。

傅梦孜认为,中国企业正在搞一些小微的民生项目,无论是大项目、小项目,绿色都应该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文化与当地互生互计的关系。应该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深入企业的心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不过不代表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存在差距。从纯粹的价值链来看,价值链不同阶段确实客观存在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

“国际环境要求倒逼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倒逼我们进一步开发环保技术的应用,也会使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相应得到提高”。

“一带一路”环境治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在5月29日召开的2017“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会上,对外经贸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友富提出, “一带一路”环境治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共同管理并制定规则与标准。

传统经贸合作开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均有很大影响,如非法进口的木材、危险废物破坏生态产品等。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一带一路”环境建设议题被提上日程,夏友富表示,应该考虑创建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关系由PPP到TRBSP,中国应该引领建立跨“一带一路”经济伙伴关系,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国际联盟到国际组织。另外创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标准建设,不是西方简单的高标准,也要考虑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西方强调自由国际贸易、强者的自由利益最大化,要强调共同平衡,通过实现形成平等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创建绿色产业链、价值链标准联盟。

北京商报记者 张畅 高萍 王晗/文 杨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