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中国艺术月刊

林风眠——百年孤独

出处:中国艺术月刊 作者:张广珠 网编:张兰 2017-05-18

林风眠《仕女》

张广珠,1980年生于吉林,收藏家,艺术品经纪人。师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刘迺中。 

他活了92岁,终成一代大师!

1900年,庚子年,在八国联军的枪口下中国走进了20世纪。也是这一年,广州梅县的一个石匠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林凤鸣,也就是日后影响中西的大画家——林风眠。

“我的母亲阙亚带,记忆里她是个中等身材,长得很漂亮的苗族女子……”晚年的林风眠经常和周围的朋友说起这段话,往往还加上一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亲在河边洗头发,头发长长的,就像风中摇曳的柳条,很入画。”

有父母的日子都是童年,记不清这是哪本书里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用在林风眠身上却是那么不幸,5岁时,他的父亲离世,从此生活的重担落在母亲年轻的肩膀上,没日没夜地操劳并没有改变数米担忧的日子,也许是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也许是向往心中的爱情,终于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里,她背上熟睡的儿子走向村口,去和那个爱慕已久、朝思暮想的染坊工人奔走天涯!然而老天并没有眷顾这对有情人,阙亚带还是被抓了回来,按照族里的规矩必须处以极刑。油浇在她的身上,火把已经点燃,这时人群中冲出了一个小孩儿,手里拎着把菜刀大声叫喊:敢烧死我妈妈,我杀了你们全族……或许正是幼小的林风眠的举刀一怒,惊醒了族人未泯的人性,他们商量着留她一命,将她卖掉。卖前,他偷偷溜出去看她,母亲抱着他嚎啕大哭,她哽咽地告诉林风眠:“妈妈对不起你,忘了妈妈,走出这个小山沟……”

母亲几经转卖,没有东家愿意留她,背后的指指点点、当面的破口大骂让她生不如死,最后她去了尼姑庵,死了。那年,林风眠6岁。没有了妈妈的林风眠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一边打着石头一边告诉他:“你要认认真真地学,不要想那些当官读书的事。”然而,他总是想起妈妈说的话。

1917年,林风眠梅州中学毕业,考入上海美术学院,那时他的画甚至超过了许多学院的教授。1919年,好友林文铮写信告诉他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二人一同前往,在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林风眠大受赏识。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学院,并得以进入柯尔蒙的工作室学习。在法国他认识了周恩来,周恩来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没有加入,却成了朋友。1924年,24岁的林风眠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大放异彩,也是在这次展览中,林风眠、林文铮遇到了蔡元培,蔡元培对林文铮的美术理论给出极高的评价,更是为林风眠前所未见的画风折服,并劝说两人回国,投身教育改革。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林风眠和林文铮不仅收获了老师,还收获了事业和家庭。林文铮成了蔡元培的女婿,林风眠成了国立艺术学院的首任校长。

动荡的年代,腐朽的思想并没有让林风眠得偿所愿,三次艺改,三次失败。他聘请齐白石、法国画家克罗多来校讲学,希望博采众长,却屡遭非议。他的作品也并没有像在国外一样被认可。

文革期间,好友傅雷夫妇的自杀,给了他巨大的心灵冲击,而他也是几近绝境。困境中,学生赵无极的两次相助,给了他生命的延续,看到苍老瘦弱的的老师,赵无极长跪不起,后来,林风眠说:“无极这是在救我……”

林风眠有两任妻子,一位是留学时的同学罗拉,在分娩时妻儿双亡。一位是法国人爱丽丝,婚后不久有了女儿林蒂娜,但聚少离多,1956年,妻子带着女儿旅居巴西,直至林风眠去世都没能再见。

晚年的林风眠独居香港,不画画的时候他喜欢坐在摇椅上,头戴瓜皮帽,手持烟斗,静静地看着墙上的画,画面中的女子恬静优雅,如玉可人,也是一头乌黑的秀发。林风眠渴望家庭温暖,却得不到家庭温暖,老了,糊涂了,经常把年轻的女孩子当成蒂娜,说:“来,蒂娜,吃糖……”

林风眠活了92岁,却用尽一生承受孤独!

(张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