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电商

盒马新零售瞄准用户即时需求

出处:电商周刊 作者:记者 邵蓝洁 网编:张兰 2017-04-11

融合了侯毅本人30多年线上线下零售经验的创新业态“盒马鲜生”是新零售概念下的网红,“2015年3月正式筹建这个项目,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人跟得上”,侯毅对于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和价值有着坚定的自信,但是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快速扩张问题,尤其是在北京首店开业遇阻后,“盒马以三公里为范围,希望尽快做到北京市场没有死角全部覆盖,用互联网的话来说,就是舍命狂奔”。

盒马鲜生是什么

2016年1月,盒马鲜生第一家店上海金桥店开业,这家融合了线上线下、零售、餐饮多种业态的门店在俘获消费者的同时也迎来了国内各地零售从业人士的暗中观摩,超市+餐饮、O2O、生鲜电商等各种标签成为谈到盒马时业内的普遍认识,直到2016年底马云提出“新零售”一词,盒马才有了统一的标签。

“一件事情如果能够讲得清,就不是创新。”侯毅笑称,“对比传统零售和电商业态,盒马每一个都像,每一个都不像。盒马所做的就是新零售的探索,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App有机结合后带来的本质变化。盒马鲜生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即时反映、即时服务。”

据侯毅介绍,2015年3月,盒马鲜生这个项目开始筹建,“从第一天起,就想好了要把线上线下完全融合,看能否产生新的化学反应,线上线下统一库存、统一会员、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和销售,一开始就确定了要把线上作为销售的主要形式,线上的销售一定要超过线下。”在侯毅对盒马鲜生的定位中,盒马虽然有门店,但门店也承担了物流中心的职责,通过自动化设备和快速拣货能力实现30分钟送货。

消费者经常用“逛吃逛吃”来形容盒马鲜生的购物体验,侯毅称,盒马整体是围绕“吃”来定位的,在关于吃的商品里,90%都可以在盒马找到,不仅有三文鱼、帝王蟹,还有青菜、萝卜和豆腐,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

加速首都布局

在上海经过一年的运营后,向外扩张成为盒马鲜生的当务之急。从去年10月开始,盒马鲜生在北京开店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原定于今年3月31日开业的首家门店十里堡店却因物业装修与周边居民产生矛盾而影响到正常开业。侯毅表示,因为对施工过程把控不严,十里堡店在施工过程中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有了一些损坏影响,对此公司会无条件对居民做出赔偿。同时,盒马鲜生也会积极应对市场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既然决定来北京,就一定会加快步伐,快速完成全北京的布局。盒马构建三公里范围内的零售网络,最终目的是希望以后在北京没有死角,盒马都能服务到。”侯毅对北京市场有着明确的规划,但也坦承,“这需要相当的时间和资金支持。”

十里堡店是盒马在北京的第一家门店,面积约1万平方米,据透露,该门店的装修成本在四五千万元以上。在侯毅看来,因为有京东等多家电商公司前期的用户培养,北京消费者的互联网使用程度比上海还要更广泛一些,而且“北京面积1.6万平方公里是上海的2.5倍大,在北京五环跑一圈可以绕上海好几圈”。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盒马目前在北京开店选址集中在各大Shopping Mall的地下一层,初次进入北京,虽然宣传上仅支持支付宝支付,但也会向消费者部分放开现金支付用以应对前期的消费互动。“北京十里堡店是第一家店,还要布N多家店,其实有几家店已经进入建设过程。”侯毅表示,“盒马要快速把北京市场覆盖掉,用互联网的语言叫舍命狂奔,只要有符合条件的地方,一定要把店开出来。”

面对零售新环境

盒马鲜生诞生于传统零售业上下求索而不得的时代,虽然线上渠道已经成为零售业公认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还没有一个线上线下成功的探索案例。侯毅认为,“整个零售业目前还是分割状态,传统零售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结构跟不上互联网发展;零售企业的IT系统很多是外包的,但是互联网时代要求IT系统是自建的”。在侯毅看来,盒马鲜生的诞生还跟其个人经历有关,“我在零售业40多年时间,线上线下都做过,才能发现共同的优势。”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人跟得上。”侯毅表示,盒马有几个巨大门槛,一是巨额投资,一般创业公司无法承受;二是线上线下完全一体化的配送系统、物流系统等,开一家门店,全部系统要搭建完成,成本非常高,一般的电商公司储备以及对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无法达到,在一定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第二家这样的公司出现。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盒马的未来发展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时就突破了餐饮和超市一体化经营的政策壁垒,上海市政府率先在全国颁布餐饮许可证和超市经营许可证两证一体,目前这一政策在上海市各个门店都已经拿到,北京市场目前还是两证分开。同时新理念带来很多挑战,包括监管层面的挑战、消费者接受层面的挑战,比如提倡支付宝,不收现金,在北京刚开始门店也可以开放部分现金收入通道。”侯毅认为,盒马鲜生的快速扩张还是需要一个互动、相互理解的过程,只有这样,新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更远、更顺利。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