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二级车商低价合同不可信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张兰 2017-03-13

QQ截图20170313220832

2

北京因机动车总量控制,各4S店间竞争加剧让新车形成了价格洼地,吸引了众多外地买家进京购车。在虚假优惠的诱惑下,经常会出现消费者图便宜,买车遭遇骗局。不少消费者在交了购车款押金后,卖方“反水”不再兑现承诺的返现和优惠,其实在非正规4S店买车并没有那么简单。

低价吸引用户

如今在网站上搜索购车,肯定会看到某车优惠的信息,其中一些网站更是价格优惠得惊人。

家住河北的张先生想买辆北京现代ix35 2.0L自动两驱舒适型,听朋友说北京买车便宜,在网上搜索发现,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外有一家北京现代经销商,ix35 2.0L网上的价格为12.09万元,比当地4S店报价便宜不少,于是跟他们联系后,得到的答复价格没问题,并有现车。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张先生做好行程安排,高高兴兴地来到北京买车。来到店里后,他签订了合同。这份合同中,不仅有“返油卡”的陷阱,还有一个装饰项目的内容。原来,合同中标注了一些汽车内饰项目,并且分别标注了价格。张先生以为这些都是赠送的,没想到交款提车之后,销售员却说要自费。

这些内饰项目总计3万多元,张先生不想交,销售员就扣着购车手续不给他。最后,原本想便宜3万多元,却贵了3万多元。

实际上,张先生遭遇的并非正规的经销商,而是一家二级综合销售店。

作为厂家直接授权的4S店,一般都会拥有统一的店面设计、统一的接待服务流程、统一的员工着装。厂家直接发货、直接管理,而对于新车售价、售后服务,厂家都会有统一的要求和把控,很是正规。

二级经销商则是一些单独的销售公司,规模有大有小,店面风格不一,它们不受控于某个厂家,因此可以同时销售多种品牌的车型。

相比4S店,二级经销商更多的是以赚取差价为主,但不排除个别二级经销商出现欺诈行为,讹诈消费者。

合同细节猫腻多

张先生遭遇的购车陷阱并非个案。在北京布设“合同陷阱”的二级综合汽车经销商,大多是“皮包公司”,自家店里没有现车,几乎是凭空挣钱。

这些店通常的做法是,先报出一个超低价让客户来店,并在前期承诺可以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想方设法骗取购车定金。为了赢取客户信任,他们会让客户将车款打给4S店。

在这里有个细节,在4S店交付的车款比之前谈的价格会贵上不少,这时二级经销商的销售就会以最后他们会以退款的方式将多出的钱退回。一旦当你交付车款后,他们会强行扣押你的车辆合格证等重要信息,没有达到他们的讹诈目标绝不松口。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签订合同时他们只会注意前几页的车价,但经常会忽视赠送的饰品以及加油卡等,而在合同最后部分里“埋伏”着的对价费,更是让消费者感到难以接受。

此前,有媒体报道,去年李先生想买一辆宝马X5,市场价大约是75万元。看了很多家销售商之后,他突然接到了一个推销电话,声称只要70万元。想着能便宜5万元,李先生决定就在这里买了。按照推销员的指引,李先生来到了丰台区张仪村的捷亚顺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签了合同,销售员带着李先生去购车。购车地点并不在公司里,而是在亦庄的一家4S店。在那里,李先生交钱、提车,似乎一切正常。但在加装内饰的时候,销售员忽然说,让他再交对价费。

按照总价70万元计算,李先生被要求交21万元。经过争吵、砍价,最后还是交了2.7万元对价费。再加上其他要交的费用,这辆车不仅没有便宜,还让他多花了7.7万元。

保险条款陷阱多

相比而言,在购车时购买保险也要小心,不少二级经销商与一些小保险公司有密切合作。这些小保险公司为了招揽生意,会给二级经销商让出比大保险公司多出几倍的返利。

对消费者而言,大保险公司理赔时能够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定损尺度会更宽,合作修理厂的档次也更高,服务水平、赔付速度、网点设置等都比小保险公司有更大优势。

陈女士就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附近一家起亚综合店碰到了购车保险的陷阱。虽然裸车价格比正常渠道便宜不少,但在销售人员的诱惑下,找了一家小的保险公司。这家小保险公司定损理赔服务网点不但少而且位置偏远,出险后办理手续也极为不便。此外,在险种选择、车险价格方面均取上限,没有商量余地。最终结算,反而比正常渠道购买贵出数千元。

异地购车隐患多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出现的购车纠纷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异地购车。不少在北京购车的消费者来自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等地,甚至有来自河南、青海的用户。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北京这样大城市的车整体要便宜一点,毕竟大城市销售网点更多,厂商产品供给相对较为充足,所以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因此,经销商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降价多一些也很正常。

然而面对网上那些跌破底价的信息,就要多加小心了。毕竟经销商还有成本在里面,尤其是那些畅销车,优惠往往是有限的。

一位德系品牌经销商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经销商的利润也就在5%-7%,即使加上年终返利,也不会超过10%。一旦出现过低价格的车型,不是购车陷阱,就有可能是问题车辆。

实际上,通常很多人买车都会选择本地购买,但是也有一些自诩聪明的人选择到大城市买车,这里就有一个信息差的问题,通俗一点说,等你千里奔袭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发现这些地方的车价并没有网上或者电话告诉你的那么低,但是千里迢迢来了,来回路上的成本都得要考虑进去,所以有些人外地买车回来一算,比本地买回来还贵了。

而且如果价格很低,那么就要想想这些车的来路了,能不能当场提供合格证等上牌必须的证件、能不能异地上户,这些低价带来的麻烦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都是难以应付的。

在这里可能会有朋友想到报警,但真实情况下往往报警也无事于补,因为民警会认定这是经济纠纷,所以无权处置,也拿这些骗子没有办法。往往这些被骗的朋友大多都是不远万里从外地赶来买车的,人生地不熟,只好认栽了结。

汽车销售中介提供的合同其实是一种中介服务,如果单看合同没有多大问题,合同中约定了价款、收取的服务费以及定金罚则,有的以加油卡的形式体现。因为所谓的合同出现问题后,工商、警察也解决不了,只能自认倒霉。

那么既然合同里约定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车主要为自己的大意埋单,而汽车销售商的做法就完全没有问题呢?

赠品水分大

不良经销商赠送的装饰大多包含水分,其实际价值往往在经销商宣传的标准上大打折扣,以次充好。一些汽车经销商赠送配置号称进口或优质产品,其实是一些质量极为低劣的廉价产品。将普通的贴膜、地胶、皮椅等价格翻番,诱惑消费者。

虽然经销商不会在合同价格上做文章,但会在合同里不起眼的地方加上一条“对价费”,数额是车价的20%-30%。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签订合同时他们只会注意前几页的车价,并不会注意到几乎在合同最后部分里“埋伏”着的对价费,这也让不良经销商有机可乘。

通常合同上标出的车价虽然高于一般市场价,但销售人员声称可以送一张加油卡,甚至直接把加油卡换成现金。如果算上返还加油卡的价格,这辆车的价格就远低于市场价了。只不过,等到交钱提车后,销售商才会告诉你,合同上写的只是“代办加油卡”。也就是说,您可以办加油卡,但要自己交钱。

合同取证难

汽车销售中介提供的合同,其实是一种中介服务,如果单看合同没有多大问题,合同中约定了价款、收取的服务费以及定金罚则,有的以加油卡的形式体现。因为有所谓的合同,出现问题后,工商、警察也解决不了,只能自认倒霉。

那么既然合同里约定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车主得为自己的大意埋单,而汽车销售商的做法就完全没有问题呢?

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认为,这种格式条款涉嫌误导、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虽然合同上有约定,但是没有以醒目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实际上涉嫌误导,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另外,你收取的服务费必须明码标价,比如百分之多少。不能“30%起”,如果30%起,那么100%都可以,显然是不公平合理的。利用格式条款限定消费者权利,或者减轻自己应当承担责任的不公平、不合理条款,应当是无效条款。

不过,如果购车者认为存在欺诈,需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诉。按照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购车者需证明对方存在欺诈,才能要求撤销合同或者确认合同无效。当然购车者也可以以合同约定不明等原因要求解除合同,或者返还定金等。具体法院的处理,要看双方举证的情况。当然,如果购车者比较多,可以证明对方提供的是格式合同,法律可做出对销售者不利的解释,从而维护购车者的权益。

同时,对于经销商的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录音、录像等证据,则较难进行认定:这样如果有充分证据能证明,比如有录音录像,这是典型的价格欺诈、消费欺诈。低价招揽顾客,高额返还做诱饵,诱使消费者购买商品。

因此,对于正准备购车的人,销售方提供的合同要仔细阅读,特别审查是否在约定价款之外,是否有装饰费用或者其他升级费用、违约条款等。购车签合同的时候要把赠送的贴膜、物品、型号等明确罗列出来,防止汽车经销商事后不承认。

邱宝昌提醒,面对低价商品,还是老生常谈,要谨慎,“提醒消费者购物一定要明明白白。特别是看到低价的时候,要想明白为什么低,有没有不真实或隐瞒情况或虚构的”。

二级经销商鱼龙混杂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二级经销商,各有形汽车交易市场也加大了市场内的打击“欺诈”力度,但对于市场外的部分综合经销商,却成为监管难点。

在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看来,购车过程中涉及卖车方、中介服务方、汽车销售信息发布方等多地多主体,增加了消费者维权难度。另一方面,面对“冗长”的购车合同,消费者往往只听汽车中介工作人员介绍里面关键的几条,其他条款不认真核对就匆忙签字。对于汽车中介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消费者证据留存意识较弱,给后期汽车中介赖账提供了条件,也给后期维权增加了不少难度。

对于在此类投诉中经营者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在双方实际交易过程中,常常是由于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认真阅读条款,在对所列条款认识不清晰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而合同文本本身又没有“违法点”,经营者按照签订的合同也最终提供了商品或服务,不仅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也使得职能部门在取证和监管中面临很大的实际困难,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工商部门无法界定是否属于“欺诈行为”。

颜景辉提醒消费者,特别是新手买车,要从多渠道了解购车价格以及各类信息,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汽车销售公司。不要轻信二级经销商大幅优惠的幌子,买车时多看多问多跑几家4S店弄清优惠幅度,必要的时候去网上看看其他网友的提车价格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