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几何?快钱支招防范攻略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王诗文 2016-12-18

“银行卡还在手边,里面的钱却不翼而飞”、“打开一条链接,接连收到多条扣款信息”,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在最近一段时期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呢?北京商报记者就此向在支付安全方面拥有领先经验的快钱公司取经。

警惕两大诈骗套路

其实,日常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方式累计有几十种,看似种类繁多,但其实都是有套路的,不外乎以下两种形式:假冒诱骗、买卖银行卡信息盗刷。

1.假冒诱骗。无论是假冒“公检法”调查唬人,还是冒充亲属朋友以紧急情况作为借口借钱,亦或者以中大奖、廉价机票等为诱饵,目的其实都只有一个,就是诱骗消费者告知银行卡卡号、密码、验证码等身份验证信息,进而实施盗刷行为。

2.买卖银行卡信息盗刷。如果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对诈骗行为还能有所感知,那么第二种形式则让消费者遭受损失在不知不觉间。不法分子利用用户在多个平台使用同一账户的心理,通过窃取或非法买卖而来的消费者银行卡和密码信息,批量登录其他网站后通过身份验证,从而在网络上实施盗刷,也就是所谓的“撞库”。

对此,快钱公司安全专家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都无外乎以上两种形式,随着犯罪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有些方法还会交叉进行,令人防不胜防,本质上都是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了消费者的账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因此,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高度注重个人账户及密码的保管,提高资金类账户密码的安全级别。同时,在公共场合不要轻易连接不明WiFi,不随便扫描不明二维码,避免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

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怎么办

消费者一旦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应如何处理?现在大多数人都开通了银行短信功能,一旦你的账户异常,便会立刻收到短信提示,这时须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客服,告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请求冻结银行账户,从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然后拨打110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如果资金流转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应保留相应的交易证据并在报警之后马上联系。

当前,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各种扫码支付诈骗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据上述快钱人士介绍,快钱非常重视对公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醒消费者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另外,基于十余年专业金融风控经验,快钱深知信息安全是提供业务服务的基础,非常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坚持通过各种内、外部权威专业的安全检测评估来验证自身安全管控情况。

截至目前,快钱已通过PCI DSS、ISO27001、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多项安全认证。快钱采取用户认证安全、网络交易安全、信息存储安全、账户信息隐私保密、ISO27001信息安全认证等多重银行级别技术保障手段,保障用户账户及资金安全。

同时,快钱公司通过指纹支付功能,更有效地保障用户资金账户的安全。面对电信诈骗等威胁,更准确便捷的身份验证成为网络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据快钱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用户在手机和快钱中录入指纹并通过比对识别和一系列校验后,即可开启指纹支付功能,进一步提升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目前已全面覆盖iOS、安卓用户,所有支持FIDO的手机均可使用。

上述快钱人士表示:“作为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即为快钱核心竞争力之一。快钱一直力图在保障持卡人的账户、资金和相关信息安全的同时,提供智能、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给消费者带来安全便捷的科技金融新体验。”

盗刷的受害者大多为普通百姓,因此,加强对公众的防范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近期,兼管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施以重拳,央行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立为刑事案件,集中侦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团伙、整治一批重点地区、坚决拔掉一批地域性职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钉子”,凸显了国家对反诈骗工作的高度重视。上述快钱人士表示,只有包括银行、电商、支付平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起来,协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