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银行业:楼市依赖症显现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王诗文 2016-12-18

QQ截图20161218210926

QQ截图20161218210937

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业务的余波未平,中国银行业又在遭受经济下行时期带来的坏账冲击,2016年商业银行的日子并不平静。净利润增速依旧无法冲破低速增长的难关,不良贷款的增长虽有减缓势头,但关注类贷款却迅速抬头。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加剧的情况下,银行纷纷发力房贷业务,但房地产贷款依赖症的苗头也引起市场警觉。

总负债:首破200万亿

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首次突破200万亿元大关。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总额77.8万亿元,占比37.8%,同比增长8%;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38.6万亿元,占比18.8%,同比增长14.8%。

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2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4.3万亿元,占比37.8%,同比增长8.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2万亿元,占比18.5%,同比增长14.9%。

虽然近几年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但无论从资产端还是从负债端来看,存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均明显下降。有数据显示,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的约61.4%,降为现在的49.5%;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3年的82.7%,降为现在的68.9%。银行的投资类资产大幅度增加。

货币投放主要跑到信贷之外的投资类资产,这些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入到各级政府手中,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并成为近两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A股IPO:中小银行开闸

在今年以前,我国A股市场中仅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即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与南京银行,在2007年3家城商行成功上市之后,城商行的IPO大门一关就是九年。

而在今年,城商行IPO重新开闸,农商行首次实现A股IPO,而随着江苏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等快速登陆A股,A股上市银行队伍扩容至24家。

今年重启银行IPO以来,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实现了上市,同时还有许多银行在排队和准备。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截至12月8日,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盛京银行、兰州银行、苏州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等10家银行正在排队上市。其中,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首发申请已获证监会通过。

此外,郑州银行、锦州银行、青岛银行等也在筹备A股上市。例如郑州银行7月初在香港联交所公告称,该行董事会日前通过决议,拟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发行数量不超过6亿股。锦州银行则早在今年3月,就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实现股东所持全部股份的流动性,董事会建议申请公司A股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

中小银行对IPO和资本的渴望非常强烈,除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声誉度和知名度外,这些银行对IPO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能有效补充资本金,应对风险能力会大大提高,银行也有更多的放贷空间,得以快速扩张,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中小银行冲击IPO。

盈利:从存款立行到资产驱动

金融市场化改革后,银行息差收窄,银行的盈利也有所转向。不过,欣喜的是,银行的“赚钱”方式正在悄然转变。

三季报中,撇除新上市的6家银行,相较去年同期,A股上市银行中除了民生银行占比略降外, 其余15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的有10家,分别为民生、中行、招行、平安、建行、浦发、工行、交行、中信、光大。另外的6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也都超过20%。这种转变折射出银行的经营模式正从“存款立行”向“资产驱动负债”转变。这种情况意味着很多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盈利渠道正在慢慢转变,业务来源和业务收入结构在逐步多元化。

不良:上升压力减少

从银监会的数据来看,2015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业不良率曾出现一轮快速上涨、然后增速趋缓的过程。尤其在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不良率从1.39%攀升至1.75%。但是自2016年二季度开始,不良率的涨跌幅度明显变换,2016年二季度与一季度持平于1.75%,三季度微增0.01个百分点至1.76%。

不良率与整个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今年二、三季度,实体企业端的效益有改善迹象,所以不良率上升趋缓,如果这种改善迹象可以持续的话,那么银行不良上升的压力会逐步减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监管的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拓宽,债转股在今年重新启动,农业银行等已经着手成立处理债转股的专营机构;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也已开展,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首批试点银行已经发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此外,地方性资产证券化公司也加快扩容,这些市场化方式有望成为化解不良资产处置压力的助推器。

1111111111

222222222

净利:国有行明年恐现负增长

随着经济放缓、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银行业告别高增长时代,利润增长缓慢。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90亿元,同比增长2.83%。2016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8%,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4.5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作为国内银行业的佼佼者,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增长依旧乏力。截至三季度末,5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中,除中行净利润增速超过2%以外,其他4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左右,而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都没超过10%。其中,甚至有银行单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以工行为例,其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增速均在三季度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三季度,工行营业收入为1601.04亿元,同比少增82.82亿元。而其三季度净利润为728.12亿元,同比少增0.53亿元。

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营改增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同时,企业在去库存、去产能、调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传导到银行,对银行盈利产生影响。国有行明年恐出现负增长。

危机:关注类贷款增速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从银监会数据来看,不良贷款与关注类贷款规模的增速出现分化,关注类贷款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不良贷款规模。从左图可见,不良贷款增长较为稳定,曲线较为平滑,而关注类贷款在2016年一季度、三季度有较快攀升势头。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上涨23.6%,关注类贷款占比4.1%,创历史新高。

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逾期91-180天的贷款将被计入“次级类”,而逾期90天的贷款将被计入“关注类”。通俗来讲,不良贷款就是坏账,关注类贷款是虽未演变成不良贷款、但随时有可能恶化成为不良贷款。

由于不良贷款发生存在滞后性,隐性不良的显化有一个过程,因此,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仍面临上行压力,不容忽视。

业务:房贷猛增  楼市依赖症显现

受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影响,各银行业绩均面临较大压力。风险低、收益不错的个人住房贷款成为不少银行的重点发展对象。前三季度10.16万亿元新增贷款中,37%流向了个人按揭贷。

国庆前后,多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过从10月金融数据来看,住房按揭贷款仍保持了强劲势头。10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75.1%,而8月这一占比是55.7%。

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进一步增高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银监会再度提出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随后多家银行叫停合力贷、接力贷等业务,首付贷等违规行为也得到抑制。

个人住房贷款持续扩张背后的风险也值得关注,部分银行患上了严重的“楼市依赖症”,13个城市按揭负担比超40%的警戒线,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上海、厦门,居民住房贷款负担比(月供/月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28%、94%、85%。南京、苏州、合肥等地居民购房压力也明显加大。

居民购房压力过重将导致房价下行过程中的违约风险增加,尤其前期利用加杠杆产品的房贷申请主体违约风险更大。不过,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落地,预计未来情况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