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私募基金变革与阵痛并存,变革之举在于,公募基金迎来了创新型产品FOF的破冰,为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打开了突破口,但偏股基金整体遭遇赎回,发行遇冷、清盘数量增加的情况也困扰着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同样,私募基金也因投资市场的风云骤变外加监管方向趋严,在发行上也渐趋缓和谨慎。
公募FOF破冰
继10月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指引落地后,各大基金公司布局这一创新业务的脚步也在加快,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20家基金公司表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首只产品,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对于FOF产品的定位和研究类型,基金公司更偏好做内部FOF。所谓内部FOF是基金公司以自己旗下的产品为标的发行的FOF,而开展内部FOF则需要基金公司拥有足够且完善的产品线,记者发现,目前各家基金公司正在发行指数型基金来丰富、完善产品线。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新增15只指数型基金,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易方达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公司表现尤为积极,汇添富于11月一口气公布了4只指数型基金的份额发售公告。此外,银华基金、海富通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于近期推出多只指数型基金产品。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大部分基金公司初期都愿意做内部FOF,因为内部FOF可以免去双重收费的问题,但是做内部FOF就需要有较为丰富且容易跟踪的投资标的,而指数型基金就拥有被动管理、好跟踪、主题多样的特质,所以可以看到近期市场上大批基金公司开始密集发行指数型基金或者QDII指数基金,以便为推出FOF做准备。
在济安金信基金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看来,随着市场未来的发展,基金公司之间相互调研的闭锁状况将会被逐渐打破。相互调研,表面上是为了选择FOF可能会投资标的基金,但最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基金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改善与提高,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
偏股基金遇冷
相较今年固定收益类基金总体规模的稳步增长,受今年股市长期震荡低迷影响,偏股型基金总体规模呈现整体缩水的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14日,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较2015年末减少481.53亿元,总份额增加448.37亿份。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较年末减少1647.63亿元,总份额增加1006.82亿份。
今年1月权益市场的大跌对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基金亏损规模缩水,另一方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权益类基金面临赎回压力。其中, 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整体遭遇机构投资者赎回,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缩水677.1亿份。此外,混合型基金也遭遇机构投资者大量赎回,份额规模缩水达到2636.05亿份,混合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同比下降高达37.56%。不过,伴随着年末股市行情的回暖,偏股型基金发行也开始复苏,但能否收复今年以来规模缩水的失地尚未可知。
此外,随着今年二级市场投资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募基金发行数量的扩增,一些不被市场看好的股票型迷你基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遭遇清盘危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200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触及清盘红线,主要类型是股票型基金。其中债券基金有19只、混合型基金有71只、货币型基金有5只,股票型基金高达105只。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以来股票型迷你基金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市场的震荡波动,给股票型基金业绩带来较大影响,遭遇巨额赎回;另一方面源于产品投资能力不佳,收益回撤较大,因此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沪上一位基金经理也坦言,今年1月股市的大跌,使得市场情绪不高,对于规模较小、基金经理能力又不凸显的基金很容易发生清盘,这也是股票型迷你基金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私募发行谨慎
在公募基金生存环境变幻莫测的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私募基金产品今年整体的发行节奏也在趋缓,尤其是部分知名私募机构,发行新产品节奏出现空窗期。
以王亚伟、王茹远为代表的一众知名私募人士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发新空窗期。根据协会的产品备案信息显示,以王茹远为代表的上海宏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9个月没有发行新产品,蔡明的深圳民森投资有限公司和赵丹阳的深圳市前海赤子之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于近一年半时间在新产品发行上迟迟没有动作。
此外,张志洲的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半年时间没有发新;赵军的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有近4个月未出现过新产品备案信息。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行情持续震荡萎靡,是私募大佬趋于谨慎、不肯出手的主要原因。
部分大佬挨罚
另外,今年还有不少大佬在投资或者合规运作方面出现了问题,如创势翔创始人黄平,今年不仅因豪赌欣泰电气失算而导致产品巨亏,日前,证监会又因创势翔存在操纵证券市场问题,做出没收非法所得、对公司及其负责人罚款的行政处罚,并且对创势翔董事长兼投资总监黄平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与创势翔黄平一样吃罚单的还有淮北市倚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飞。今年7月安徽证监局对叶飞进行了监管谈话,主要是因为监管层对倚天投资进行现场检查后,发现存在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宣传和夸大宣传、对部分私募基金产品未按合同的约定进行管理、部分资料合同未按要求保存等情况。时隔不到1个月,证监会披露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情况,叶飞成为惟一一位被证监会点名采取行政措施的个人。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些私募大佬的挫败其实也是整个私募投资市场环境的缩影,未来私募管理人和操盘手们需要具备更加严谨、合规的投资态度,否则终将被市场和监管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