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社区生态初具雏形 供需脱节待解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张兰 2016-11-29

T40(新闻纸)s001

继互联网企业自发入局社区商业之后,实体商业纷纷瞄准这一蓝海。经历了一轮大浪淘沙,生活服务业O2O洗牌接近尘埃落定,社区商业在实体与电商、线下与线上的竞争对峙中,逐渐衍生出大融合的局面,零售、电商、餐饮、生活服务、快递、物业、健身、养老等多重业态在社区内形成新生态的闭环。雏形之上,更理性、渐升级的消费需求也呼唤着社区商业特色化、智能化、高品质的功能升级。

1 交通带动繁荣

随着北京地铁线路的延伸,一座座住宅群落形成了不少新社区。5号线、7号线、13号线等地铁线路,贯通了社区与城中心,贯通了生活与工作,也贯通了周边区域的消费需求。人口的涌入与成长起来的新家庭,成为这些社区的主要群体。

交通的便利,不仅形成住宅群落,也顺理成章引来大型商业项目。在12个社区样本的调查中,部分距离城市中心远的社区的发展,对交通的依赖性很大,甚至同一片社区集群中,距离地铁站点近的小区要比距离稍远的小区房价贵出28%左右。同样,商业设施也向交通枢纽聚集,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化超市便利店、餐饮以及运动健身等设施大多分布在交通线路周边。也正因如此,受到交通站点辐射范围较远的社区,还存在着一些不便,步行至日常消费的重要设施如菜市场、大型超市的距离相对较远,餐饮需求靠缺乏品牌的夫妻店满足。在社区的规划上,这一问题还有待缓解。

2 互联网化提速

在连锁企业因高成本的制约难以进入社区布局时,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的大量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进而由电商平台衍生而出的O2O到家模式,首先成功占领了这一商业宝地。社区商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经历着大浪淘沙。

在北京社区商业调查中,部分新兴社区的互联网化程度很高,社区内不乏快件代收驿站、智能快递柜等设施。不过,部分年龄层偏高的社区仍以传统行业消费为主。专家认为,网络大大潮中,不同业态的企业有各自侧重的领域以及运营思路,不过互联网、O2O终究是一种快捷手段,要想在社区这个特殊的商业市场中扎根,务必要精细化服务,因为一个家庭的口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品牌在整个区域内的形象。

3 生态圈初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提速、消费升级趋势的演变,社区商业逐渐成为公认的风口。电商、零售、物流、生活服务、餐饮、O2O等行业企业自发布局社区消费,并逐渐跨界融合形成了一种商业生态圈。

在本报调查的社区样本中,几乎每一个社区都在内部完成了一次生态圈的初建。社区居民从一日三餐到日常购物、洗衣家政、电器维修,一些地区甚至儿童教育与老人养老,都在社区的一刻钟生活圈内得到满足。

不过,初具雏形的社区商业生态圈,还需要进一步的纵深发展。企业间野蛮生长至今,也迎来了政策利好。11月初,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意见》并提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必须探索服务网络、信息网络、营销网络和物流网络“四网合一”,促进电商、零售、服务、物业、快递等在社区跨行业融合。未来,社区内开展服务业的企业将可能得到资金、用地、门店布局等优惠与支持。

4 业态供需脱节

部分社区处于城市核心商圈,商业业态丰富,发展繁华。不过,目前以工作白领等为主要消费群的商业项目,并未过多将区域内的社区居民考虑在内。       如在此次社区商业新生态调查中,发现三里屯、五道口等较繁华的社区,不乏特色餐饮与购物门店,但社区居民年龄层偏高,以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主。在这些社区步行一刻钟范围内,尚缺乏正规的菜市场、大型超市。加之老龄消费群体对互联网购物方式的掌握能力有限,O2O在社区内的普及率也不高。因此,纯粹依靠企业自身逐利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商业生态,并不能完全解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在供需出现脱节的情形下,消费者呼唤政策与规划发挥引导作用,帮助构建相对完善的社区服务功能。

5 品牌化缓慢

虽然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宣布进军社区商业,但是连锁品牌进入社区布局的进度还稍显缓慢。在社区商业新生态调查中,部分社区周边已有少数知名大型超市、便利店以及餐饮连锁品牌,不过数量有限,一些社区大多数消费需求的满足,还要依赖于中小个体商户、夫妻店,尤其是餐饮、菜市场、洗染、美容美发等业态。

商业空白为小商家提供创业机会,但食品安全、服务品质、价格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却存在一定监管难度,一定程度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