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红门地铁站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社区商业正在加速成型。紧邻地铁站的荟聚购物中心引来不少外区域消费者。虽然周边社区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餐饮、生鲜蔬菜等业态还基本上由“夫妻店”占主流,小而散的底商扛起商业“大梁”的状态亟待改变。
西红门社区商业以小散底商为主角,扛起生活消费重任
西红门“蜕变”
“住得很舒坦的家”成为西红门社区居民眼中的代名词。资料显示,西红门地处京南,北与丰台接壤,南临黄村卫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门。因为其“一步到京城”的特质及迅猛的区域发展,被赋予“京南明珠”的美誉。一直以来,西红门以新城组团建设为导向,中部以文化创意产业带为引领,建立起星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部规划布局拥有湖北宜化、运通汽车、德信手机、春雪羊绒等一批以科技研发、生产加工为核心的大企业;西部商贸汇集区紧邻多个大型社区。
西红门社区至此有了大概范围的限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西红门社区以西红门南桥、地铁大兴线为界辐射出一片扇形区域,且西红门居住小区多分布在地铁大兴线周边。西红门南桥再往南延伸则属于黄村卫星城的管辖,而京开高速附近的镇政府再往东走,零星分布着三四个年代久远的小区,包括同兴园、绿林苑等,步行到西红门地铁站需要超过40分钟的时间,相对来说离得比较远。
从十余年前的草莽之地发展为现今拥有十余万人口的新兴住宅社区,大兴西红门完成了一次积极的蜕变。随着2010年12月底地铁大兴线的开通,鸿坤理想城、林语墅等社区规模急速扩大,配套商业西红门荟聚、鸿坤广场的相继开业,西红门社区积聚了大批居住者和消费需求。目前,西红门社区共用三个商圈,包括荟聚购物中心、鸿坤广场购物中心、乐家购物中心。在荟聚购物中心和鸿坤广场购物中心还未建成之时,仅有乐家购物中心承担着社区里数万名居民的购物需求。乐家购物中心开业于2012年底,规划地下一层为综合型超市,首层及二层设立精品百货,三层运营影院、电玩城、KTV等娱乐场所。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乐家购物中心面积不大,地下一层是物美超市,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层商铺为肯德基、呷哺呷哺、和合谷、金凤成祥等餐饮品牌。定位为精品百货的楼层入驻则引进了品牌化不高的小品牌,家住鸿坤理想城的陈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物美大卖场和楼上的星美影院是自己逛该购物中心的主要消费场所。
相比而言,西红门社区居民更愿意去相距不远、位于黄村卫星城的王府井百货和绿地缤纷城购物中心消费。
荟聚改变消费习惯
2014年12月底,荟聚购物中心在西红门正式开业。伴随着标志性商业综合体荟聚的入驻,西红门社区的商业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悉,西红门荟聚总投资达到50亿元,拥有21万平方米的租赁面积,品牌商户400余家,主力店除宜家家居外,还包括金逸国际影城、欧尚超市、金逸影城等。
交通便利、品牌丰富,荟聚在西红门社区商业中一枝独秀。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消费者认为,荟聚购物中心开业后,当地消费者购买品牌服装、到品牌餐厅就餐不必“北上南下”去其他商场,而且商场内贴近大众的服装品牌也让人免去网购淘货引发的“假货”担忧。
据了解,荟聚不仅吸引到周边社区的消费者,甚至还包括很多不住该区域的消费者来此度过周末。为了承纳大量消费者,荟聚的地下停车场深达三层,共拥有6652个车位。资料显示,荟聚购物中心拥有来自国际和国内时尚服饰、丰富的餐饮和休闲咖啡、娱乐、电器商场、大型超级市场、影院、文化教育以及各类休闲与运动服务。此外,荟聚丰富的宝贝儿童乐园、家庭间等儿童业态,也成为吸引西红门区域内外消费者来此消费的原因之一。
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丁晖曾明确表示,西红门这个选址完全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特征,他们的目标群体是在北京奋斗的、在主城区以外安家的越来越多的人群。这里的目标客户群并不是那些所谓“高大上”们,而是体量最大的大众消费群体。在这里没有LV之类的奢侈品,这里的消费更面向大众,是“轻奢”的理念。所以,大量快时尚品牌熙熙攘攘,H&M、ZARA、GAP、Forever 21、优衣库(Uniqlo)、Old Navy、New Look、拉夏贝尔(La chapelle)等均汇集于此。
同时,紧随其后开业的鸿坤广场购物中心也是西红门的核心商业中心,其中入驻的以餐饮品牌居多。据多位西红门社区居民反映,鉴于荟聚周六日络绎不绝的人流,就餐等位时间较长,消费者更青睐选择去鸿坤广场就餐。
社区小散底商仍是主角
尽管荟聚等大型商业落户给消费者带来购物习惯和生活品质的改变,但社区底商仍是西红门社区商业的主角。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西红门社区底商数量多种类丰富。宏福路作为离地铁站最近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商铺林立,车来人往,南侧为满足周边小区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建立了兴海公园,北侧则密密麻麻林立着一排小区底商。住在兴海日苑的王女士说:“这一条街餐饮特别多,什么吃的都有,有时候一日三顿要是简餐的话,都会在这里解决,十分方便。”
记者粗略统计宏福路的餐饮店发现,除北面紧邻地铁的麦当劳、吉野家、味多美之外,餐饮店大多都聚集在宏福路的北侧。这些餐饮店不属于品牌连锁店,大多是以“夫妻店”形式存在的餐馆,客单价仅30-50元,另有包括黄焖鸡、杨国福麻辣烫、沙县小吃在内的小型加盟式餐饮店。
此外,几乎与宏福路平行且相离不远的宏业路也成为底商餐饮店铺聚集地,特别是在宏业路东段,理想家园附近,从早餐店阳阳到适合宴请的江小鱼斑鱼火锅,以及简餐类的魏家凉皮等,上述餐饮店几乎满足周边居民的各类餐饮倾向。在理想家园东南侧的一条平房街上,众多夫妻餐饮店交错林立,小小的门脸招牌上写着武汉正宗久久鸭王、福建沙县特色小吃、川渝兔子火锅等,不过,五花八门的招牌掺混裸露的通气管道、矮低的电线,显得格外杂乱。
在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西红门社区底商餐饮店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于开发商而言,底商做成餐饮相比其他业态价值更高。即便餐饮的更新率快,但排队入驻的餐饮商家多,租金收入也不会过多变化。二是西红门社区居民具有两层分化,一类居民居住在西红门但在城里上班,收入较高,大多会去荟聚里消费,偶尔去附近小餐馆就餐;而另一类居民则在西红门附近上班,工资水平不高,周边的餐饮小店就足以完善该类人群需求。
除餐饮店铺众多外,西红门社区的汽修商铺也数不胜数。在宏业路西段,紧挨着交通要道欣宁街一端约300米的路段范围里,至少有十余家汽修中心分布两侧。虽以汽修中心为名,但这些门店占地面积不大,多数店员忙于车辆清洗美容工作。此外,兴海日苑小区北侧的西红门北二街上也是汽修店铺林立,当地居民将其称做“汽修一条街”。
链家的资深中介告诉记者,西红门离新发地批发市场不远,周边大部分车辆从事运送新鲜蔬果生意,且附近连接京台高速,因此,相关配套的汽修店铺也就多了。
社区基本服务设施欠缺
虽然对整个西红门社区而言,“吃、喝、玩、乐、行”样样需求都可以在当地满足,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生活服务的辐射范围仍不能全面覆盖整个社区。
以社区必备的菜市场为例,整个西红门社区就只有一家位于兴海日苑小区东侧的西红门便民菜市场,且该市场为早市,上午10点市场便会关闭,无法满足上班族需求。同时,在2公里范围内,相对距离较远的月桂庄园、理想家园、鸿坤理想城等小区居民,只能选择去鸿坤广场地下一层的永辉超市或理想城八期较大的沃米超市购买蔬菜,不过,这些超市的菜价并不便宜。家住理想家园的王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附近这几个小区,走路到荟聚得20分钟,鸿坤也要十几分钟。只有这个沃米超市方便我们买菜,但是价格不便宜。有时南边这一片平房街头巷角会有推车的个体菜户,我们会选择买上一些,这样才能更加经济、实惠、方便。”
此外,整个社区交通路线分布并不合理。在南三环工作的张先生表示,坐公交车上班常常要穿越好几个街区来到宏福路乘车。“北边小区公车线路特别少。”张先生为此抱怨。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该区域的公交线路发现,几乎大部分开往城区或大兴区内的公车站点都设立在宏福路上。每个小区之间的次干道上很少能看见公交车站,这造成了周边几个小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困难的尴尬局面。为此,西红门地铁站出现大量“黑车”司机。
实际上,西红门地铁站附近也有不少新能源摆渡车,这些摆渡车由北京市兴顺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这家公司隶属于大兴区交通局,是大兴区交通局评选出的“优秀运输单位”。这种地铁新能源摆渡车可乘坐8人/辆,价格3元/位,运营时间约为下午2点至晚上11点,运营线路为四条。记者访问过多名小区住户了解到,因上述摆渡车运营时间不确切,不清楚运行路线和停靠站点,不少居民从未使用过此类摆渡车。
北京商报记者 孙麒翔 实习记者 吴晓勤
·专家建议·
底商亟待集合化、多样化
西红门社区的底商多成形于社区初设时期,但因为距离小和楼盘结构的问题,这种底商很难改造成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服务的中心,只能形成散而杂的小商小贩式社区商业形态。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
表示,新常态下的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分为两大类趋势,“生活方式中心”及“休闲娱乐目的地”。对于西红门而言,荟聚购物中心拥有大量的餐饮及零售品牌。目前,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下降,他们大多都习惯网上消费,除荟聚更多需要往生活方式中心转型外,还需政府加大对西红门地区底商集合化、多样化进行支持,底商需集生鲜、早餐、便利店、洗衣、快递、送货上门等一体,让微小的生活服务网点与互联网对接,同时,应鼓励发展更多连锁化商业服务门店,整个社区的服务和互联网叠加,形成线上线下皆有的消费模式。
“互联网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为社区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障碍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网络集成社区商业服务的多种功能,跨行业、跨业态整合各类资源,不仅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使消费者在有限的社区空间资源条件下,得到丰富的社区生活服务需求满足,还能提高服务与资源利用效率,让企业与消费者均从中受益。”赖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