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华为:用行动改变中国制造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张兰 2016-08-07

Mate 7是华为走上高峰的经典作品,销量创下纪录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竞技场,只有最具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企业才能生存,特别是涉及到技术层面,只有那些可以持续创新和不断探索新视野的企业才能保持他们的领导地位。

近十年来,随着日韩电子消费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衰落,中国企业开启了从模仿者到主导者的变型模式。在家电领域,海尔、海信、创维、格力和美的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中国品牌全球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海外并购加速,更为重要的在于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如TCL、海信等企业在彩电显示技术方面的创新,已经从原来的跟随者变成革新者。

案例分析

而在通讯领域,以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为主的一批手机企业纷纷占领市场,占据了全球超过40%的市场份额。作为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最备受关注的企业,华为则是创新领域的佼佼者,该公司的创新技术已经消除了大众长期对中国产品的负面印象,它是一个完全的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网络,并有恒心改变人们的思想,传达中国积极的一面。

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一旦显示出缺乏创新、不能对迅速变化的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快速适应的迹象,全球领导地位将很快就被另一个更加强大的竞争者挑战,华为正是这样一个例子:它是通信领域的新星。从一家小企业到年销售规模超3900亿元的世界500强公司,华为凭借技术创新彻底颠覆了通信行业的传统格局,让全球更多用户享受到了优质的信息服务。大规模科研投入让华为拥有了竞争对手没有的核心技术,最终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技术聚沙成塔

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

1987年,华为在深圳初创时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主要业务是替香港一家公司代销HAX交换机以从中获取价格差。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几乎销售所有电子产品都能赚钱,许多人靠倒买倒卖成为亿万富翁。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不甘做一个代销商,他带领华为迈入了充满风险的高新技术领域,试图把华为打造成通信行业的知名品牌。

尚在襁褓中的华为一介入通信市场就面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电信巨头的压力,无论资本还是技术,华为与对手都不是一个级别。但任正非很清醒:当前世界上任何电信公司不是发展就是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它们和华为同样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得发展。

为了生存和发展,华为从销售拼起,不惜血本、不计代价,就为了打通销路。在1999年开拓黑龙江市场时,华为派出200多人长年驻守,一直深入到各个县局,每个项目寸土必争,硬把爱立信拼得进退两难。争夺四川市场时,华为先是通过免费向用户提供接入网服务,继而延伸到交换机,最后一举拿下上海贝尔占领的大部分地盘,夺得四川新增市场70%的份额。

随着市场份额的逐年扩大,华为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任正非深信只有技术自立,公司才有生存之本,没有自己的科技竞争力,工业独立只是一句空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为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当公司生产人员仅有200人的时候,研发人员就增加到500人,在尚未摆脱资金困扰的情况下,华为每年坚持投入8000多万乃至上亿元经费,用于新技术开发,力求部分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局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000年开始,华为请IBM做IPD(集成产品开发)顾问,打通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把研发部门的独立转变为跨功能的团队运作,取消研发部门的自留地,保持整体研发的活力和敏锐。

每个产品都由一个IPD团队负责,团队成员来自研发、市场、财务、采购、用户服务、生产等各部门,就像一个个创业型小企业,从研发到市场、利润、产品生命周期等各个环节负全部责任,真正实现了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同步。到2000年底,华为牵涉到IPD变革中的人数已达60%-70%,所有新项目导入IPD。IPD改变了华为的行为方式,推动华为的管理更富效率。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从2001年起,华为IC产品出口额开始超过国内市场销售额。华为先后向国外一些电信公司转让好几种芯片,还向西门子转让了7号信令技术。国际电信市场上凡是与华为有过接触的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公司,都渐渐感到华为的凌厉攻势,再也不敢低估华为。

押宝海外

手机市场扩张迅速

长期关注电信市场的人不难发现,近十几年来,华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一家专注于电信领域的设备制造商,蜕变成了一家集“云-管-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的华为,不仅在运营商和企业IT领域有着很好的声誉,在消费级市场也正快速成为大众熟知的品牌。

将目光转向现在,华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手机业务。目前,华为占据全球8.3%的市场份额,为全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尤其在欧洲,华为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新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认可。

2014年9月,华为发布旗舰机Mate 7。如果说,之前的华为已经蓄势待发,Mate 7就是让华为彻底爆发的拐点。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称,Mate 7三天卖出了三个月的销量,结果导致供应链准备跟不上,火到一机难求。今年4月,华为在伦敦推出新系列手机,P9和P9 Plus. 配备双摄像头,拍照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电池容量扩大,新型生物指纹识别技术,搭载海思麒麟955 2.5GHz64位处理器,满足了中国客户需求。

作为中国智能手机巨头,华为正大举进入全球新市场,尤其欧洲市场,是安卓手机的第二大市场。去年,华为1亿多元的手机销售额中的65%来自海外市场,比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

业绩是证明华为强势的有力证据。华为2015年年报显示,2015财年华为销售收入近4000亿元,具体为3950亿元(约608亿美元),同比大增37%,净利润为369亿元(约57亿美元),同比大增33%。截至目前,华为已连续四年净利润增长超过30%。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三大业务领域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一家公司业绩好并不奇怪,但十年如一日的好就值得研究,在行业年景不佳的“小年”,能够逆势增长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了,而华为恰恰就是一家能够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据不少业界人士分析,华为+荣耀的双品牌战略是华为手机得以崛起的关键,而在这其中荣耀互联网手机品牌贡献卓著。荣耀多以互联网渠道为主,面向更为年轻的用户群体,追求性价比,开展抢购模式,影响了更为广泛的人群。

树立产权意识

专利积累为国企翻身

尽管业内对华为还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但华为已在世界崭露头角则是不争的事实。凭借在专利技术上的积累,华为也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打出第一场翻身仗。

今年5月,华为宣布,在美国加州和中国深圳提起对三星的知识产权诉讼,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此前,华为已经开始向苹果收取专利费,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专利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已经开始扭转。

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华为对创新、知识产权非常重视。据介绍,华为开始布局知识产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0年,通信公司思科发起了针对华为的诉讼,这成为华为在知识产权上的第一案。

从那时起,华为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全球发展上的重要性。作为全球业务的支撑,华为知识产权部门有近300人的知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律师,还有全球15个海外律师部给予支持,相对应的研究所分布在国内及海外多地。

华为整体的知识产权围绕集团整体业务展开,在相关的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许可事务上,都有对应的部门和相关人力来支撑。可以说,华为已经发展起了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业务。

每个行业都有发展周期,但无论年景好或不太好,华为每年坚持把当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衣带渐宽终不悔”地持续构筑“长跑型选手”的能力,过去十年研发累计投入超过380亿美元。华为17万员工中有45%从事研发,另外还有16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分布于全世界各地。2015年,华为共申请了3898件国际专利,成为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华为全球累计专利授权数量已经超过5万件。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已经形成了在全球专利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行业内的专利交叉授权中拥有了相对定价权。可以说,如今华为全球市场发展迅猛,在国际市场能够免受专利诉讼缠身,并且赢得行业尊重和声誉,并逐步为行业开拓、贡献更多价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研发创新的持续巨大投入以及长期积累的专利优势。

积少成多

创新理念指导长远发展

其实,任何企业的创新,对于理论层面的创新,如果没有理念思维变革为先,这种创新将是没有根基的。

华为的理念创新最核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华为从创立之日到今天,关注的核心点是华为价值观的形成、实施、长期不懈的传播。

28年来,华为持续进行组织变革,但变革只有一个聚焦点,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这个方向进行变革。华为任何管理者,包括任正非,到全世界出差,不能坐飞机头等舱,如果坐头等舱,多出来的钱需要自费。这是一种价值趋向,即整个组织的所有神经末梢,任何体系、任何人,所有的劳动和奋斗,所有的组织成本都只能围绕客户这样一个方向。华为没有专为领导人使用的专车、司机,在国内任何地方,多数情形下,任正非出差不是自己开车就是打出租车,上飞机没有人送,下飞机没有人接,经常自己拉一个行李就去坐出租车。

作为领袖或者创始人的任正非,必须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15万人的组织中形成表率——公司支付给每个人的成本是用于为客户,而不是用于各级管理者。当然,任正非如此,其他管理者也是如此。此外,华为之所以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除了观念力量之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不在非战略竞争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28年来,华为没有做过资本化的运营,既不是上市公司,也没有做过任何规模性的并购。过去近20年,只做了围绕公司核心目标和方向的针对核心技术的小规模并购,涉及十几家公司,其中只有一家公司人数超过100人。华为也没有做过多元化运营,没有做过一寸房地产,没有在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上有任何经营。

从创立至今,华为只在攻击大数据传送管道这个城墙口投入全部战略资源。形象地讲,华为是一家管道铁皮公司,运营商就是管道运营公司,互联网公司就是管道中流动的“数据水”。近几年来,华为每年用500亿元的研发投入,500亿-600亿元的市场和服务的投入,聚焦于管道,饱和攻击,终于炸开了这个城墙,在大数据传送技术上,世界领先。

在华为的战略家眼中,随着大数据越来越扩张,管道会像太平洋一样粗。华为今天真正进入到了蓝海市场,在管道领域已经全面领先,但华为还要持续密集地在管道战略上加大投入。

依靠创新来指导长远发展的华为,在未来创新领域必然倾力更多。在智能化的风潮下,所有科技硬件都在被智能化,以智能手机领衔的智能家居、AR/VR、互联汽车为代表的新趋势正在重塑新商业模式和生态,华为的创新研究已经深入这些领域,积累未来竞争优势。未来的华为将更加值得期待。

商业价值观榜样颁奖词

TCL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变革与创新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它最早导入品牌的观念,自建营销网络,成功进行体制改革,最早开展国际化经营,成功进行跨国并购。团队主动担当的企业家精神,使它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

海信

它坚信高端自主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从ULED到激光影院电视,从发布高端互联网子品牌VIDAA,到赞助全球足球盛宴欧洲杯,它用高端格局、全球视野,为彩电业提供了一个价值战的良好样本。

乐视

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讲究对资金的高效利用。通过跨界创新,生态运营,已经形成垂直整合闭环生态链+横向延展开放生态圈的独特模式,从而不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

创维

它秉承诚信和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和服务承诺,实现质量诚信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放心的产品和服务。

长虹

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强调管人、管事、管思想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公司的内聚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华为

它推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瞄准业界最佳,以远大的目标规划产品的战略发展,立足现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点一滴地实现,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海尔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企业。

格力

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立志走向世界,突破西方相关产业的围剿与技术封锁,成为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世界企业,展示的是中国人崇尚科学、勇于创造的时代品格,展示的是中国产业自力更生、追赶超越的奋斗历程。

美的

“博采众长、勇于尝试”的理念是它在不断进步过程中的向导。在持续地学习中,它成为全球市场的新星,积极推动海外新兴市场投资项目本土业务的快速增长,大资本投入进驻新兴市场,积极拓展了海外渠道网点。

联想

它相信精准求实是做好一切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在与国际公司竞争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努力探求做事规律;简洁高效,不断总结做事方法,努力夯实自己的管理基础。

商业价值观大数据

专利积累

3898件

2015年,华为共申请了3898件国际专利,成为当年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企业。而华为目前全球累计专利授权数量已经超过5万件。凭借在专利技术上的积累,华为也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打出第一场翻身仗。今年5月,华为在美国加州和中国深圳提起对三星的知识产权诉讼,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

坚持研发

92亿美元

华为2015年投入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资金9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占销售额3.5%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过去十年研发累计投入更是超过380亿美元。在华为17万员工中,有45%从事研发,另外还有16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分布于全世界各地。

员工平等

0

华为的任何管理者,包括任正非,零特权、零专车:到全世界出差,不能坐飞机的头等舱,如果坐头等舱,多出来的钱需要自费;华为没有专为领导人使用的专车、司机,在国内任何地方,多数情形下任正非出差不是自己开车就是打出租车,上飞机没有人送,下飞机没有人接,经常自己拉一个行李箱就去坐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