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规则 商业价值观的柱石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王诗文 2016-08-07

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中摸索前行,创新风云变幻,给传统秩序规则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可变的市场中,攫取了不变的价值坚守,以此代表价值观的不同光谱和侧重,通过重塑规则,直面竞争,胸怀理想,责任担当,共同构建起属于中国企业家的“商业价值观”。

“一切事情按照规则来办,总比按人的意志来办好些,因为人的意志是个危险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说道。

千百年过去,法治规则之于现代市场经济依然是不变的商业价值观。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即规则,在所有游戏中,经济与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人们需要知道他们如果破坏了规则,他们就会被惩罚。

支付宝“赎身”契约被撕碎、“万宝华”之争尊重被践踏,电商模式创新屡屡冲击传统秩序,一次次被漠视的规则似乎成了现代市场经济奢侈的代名词。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有166个“法治”,其中36个包含在“依法治国”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规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限制了统治者“任力耕耨、纵意渔猎”的任性。这样任性专制的体制之所以不好,在于它永远无法摆脱对好皇帝的依赖。人治尽管偶尔也会出现“贤则茂昌”的比较优势,但必须因此付出更多“不贤则速亡”的机会成本。毕竟,人治的机制,必然流于“元首丛脞,股肱怠惰”。

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更讲求契约精神,客观上要求通过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和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根本上无疑要靠法治。为何很多投资者现在越来越看重投资地的法治环境?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和名利场,因而必须是法治市场,要高度依赖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市场经济亦是如此。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换挡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律规则不仅仅是一纸文字,更应该是“活法”。市场化改革已经3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的价值追求不仅要重视物质财富的创造,更要重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特别是如何让法治建设走上快车道,通过法治去约束利益集团,约束政府。其中,建设真正的法治政府,更应该成为当下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真正的法治不仅可以确保市场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如此才能让自由而繁荣的经济社会生活成为可能,从而如亚当斯密所提真正促进财富增长,社会理性发展。这是我们为什么倡导契约、尊重、秩序与市场精神的题中之义。信仰法治规则就是信仰真理,我们的眼睛将如井冽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