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杨溪今日评

论文造假不仅是道德问题

出处:政经 作者:杨溪 网编:张兰 2016-07-13

某高校博士生花7万元定制博士论文,一份论文代写客户名单涉及超过500所高校的学生……近日,央视记者打入论文造假公司揭开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供需两旺,无缝衔接。而那些花费不菲的枪手论文,无外乎也都是抄来的。如此论文,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可言?

事实上,论文造假在国内各高校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从学生到教授再到校长,从普通高校到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无不涉嫌论文造假案例。

每一次涉嫌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曝光,我们总是很容易将其归咎于造假者的人品问题。做学问先做人,论文出现造假,从道德层面谴责造假者无可厚非。但当惊人的数字再一次将公众的视线引向被诟病已久的高校论文造假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论文造假日益泛滥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也有形形色色的暗箱操作,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缺失问题。

近年来,政府层面也在不间断地出台各种办法、规定,以期遏制论文造假的不正之风。今年4月,教育部还向全社会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被认为是对近年来频繁被曝光的学术造假行为的一种回应。然而这些都没能将论文造假彻底扼杀在摇篮里,原本打上严谨、严肃学术标签的论文,却逐渐沦为一种商品,并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市场。

有人说,这是一个山寨遍地、假货横行的时代,于是论文造假也就不足为奇。然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不止一次地提倡“双创”,在这个愈发注重科技创新实力的社会,当马云都在为淘宝打假而四处站台演讲,论文造假就显得尤其刺眼。

劣币驱逐良币。当造假论文疯狂到无处不在,很容易通过金钱换取造假论文以实现毕业、晋升,试想还有多少人愿意通过更辛勤的努力来研究学术、推进研究,还有多少人有能力凭真才实学来推动相关学术和行业的发展?

与论文造假的数量一同上涨的,还有高校的学费。最近一段时间,已经确定涨价的一些高校纷纷公布了最新的学费标准,还有一些地区则已经召开听证会并通过了调价方案。学费上去了,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却没能跟上。因论文造假大打折扣的不只是论文造假者的诚信分,更多的是高校在学术科研、教书育人方面的形象分。

论文造假屡遭曝光,刺痛着中国教育的颜面和神经。在所谓的“道德沦陷”的背后,其实是制度缺陷。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直接责任单位的大学、科研机构乃至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造假者的“同伙”。在互联网搜索无所不能的今天,发现论文造假行为本不是难事。我们在谴责假论文者斯文扫地的同时,应该真正反思和改变的是我们一贯的教育制度和评价体系。

杨溪

杨溪

北京商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