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从旧传统转向新习惯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王诗文 2016-05-31

0531T09(新闻纸)s00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在互联网条件下,人的理念、规则、机制以及习惯和传统对经济、供给侧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通常把文化看做是人类在自己的生长和生活当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概念非常难把握,但是将其看成人们做事的理念、规则、机制、习惯、传统的总和更好理解,规则形成机制,机制相互之间关联、运作便产生效果继而形成习惯。商业文化即人在做事的时候如何想、如何做、形成哪些习惯并完成传承,而这一切都是以人为核心。因此,供给侧的概念可以还原到人与人群,对于事情的理念、规则、运行的机制、习惯、传统、影响。

供给发生问题源自地域、条件、资源、素质等因素的差异。现实商业环境下,当地的需求用当地满足的情况很难完全实现,资源、历史条件、人与人的素质不同,所生产出的产品成本、质量也不相同。因此,才产生交流、交往和贸易。

供给不平衡还源自陈旧的发展思维不再适合现在。过去传统的发展思维是粗放式,速度大于一切。但如今依旧遵循GDP为王的思维,依旧盲目追求速度,供给必然产生问题,继而引发危机。现在我国面临的是产品过剩等问题,这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来自政府的影响而导致低端供给的出现、有效的高端稀少的现状。因此,供给侧改革光靠企业自身很难有巨大改善,还需政府帮助调解,特别是对于大企业而言,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牵头操作。

同时,供给与需求必须一起抓,正如重视供给侧改革不能放弃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现在国家仍在大力推动“三驾马车”前进,但有所偏重,将对外的消费变成对内的消费。同样,在强调供给的时候不能忽视需求,强调需求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供给,供给跟需求是左右脑,不能一方面出了问题忽视另一方面。因为,在处理原有的供给问题的时候,考虑供给可以产生新的需求,即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此外,改造供给端的同时也要重视发现新技术、新需求的产生和变化。如今的供给侧问题,是历史的一个阶段,问题的出现有其因果关系,但现在的问题未来是否会积淀成为新的习惯,习惯是否会转换成传承,这已经不仅是技术自身的问题,更在于使用技术背后的人群。这些人的理念、规则、习惯和传统,对下一个周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在发生,经济和技术正在高速前进,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对技术革命、对社会变革,包括对现在供给侧的变革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其中关键核心在于人和人的素质、习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