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问道

出处:特刊 作者:蒋梦惟 初晓彤 网编:朱先锋 2016-05-28

创新是经济前行的灵魂,更是动力;合作是博弈中的均衡,更是趋势。一个区域的转身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合作。创新与合作就像是组成“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当下,北京重新确定了“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创新与合作已成为北京经济转型的基石。在昨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上,来自全球的行业大佬抛出了他们对创新与合作的见解。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罗康瑞

推动“一带一路”

为京港合作带来全新动力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环境下拥有特殊的优势,能够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中立平台枢纽为“一带一路”的投资进行服务。

“香港掌握了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的通行规则,也可以扮演一个整合的角色。” 罗康瑞说,“上周我们举办了高峰论坛,成立‘一带一路’基金,这些都为‘一带一路’的市场化树起了新的里程碑,为京港合作带来了全新动力。”罗康瑞表示,在未来香港将会继续为北京和海外的企业搭桥,为庞大的“一带一路”发展项目降低投资和营运风险。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高级顾问 永易克典

互联网金融时代

行业标准制定成为关键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高级顾问永易克典认为,“对北京来说,互联网金融将会推动这个城市的经济圈进一步扩大,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潜在需求,让更多的消费者集中到北京来,而且企业的活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但永易克典也直言,短期融资是互联网金融的强项,但如果这一行业在股票投机等方面存在违规使用问题,就会带来严重后果,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类的事件。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资金流向的追踪和融资的跟踪管理比以前更加重要,对于企业、国家来说,行业标准制订将成为关键环节。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 戴瑞礼

释放北京城市潜力

提高技术及医疗软实力

戴瑞礼认为,发挥城市潜力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如何发挥北京的城市潜力,戴瑞礼提出应提高北京在技术及医疗系统等方面的软实力,同时打造强大的服务业,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此外,城市的建设需要各方力量的汇聚。戴瑞礼指出,这一方面体现在北京在面对灾害防范和灾后复原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问题中全社会积极性的调动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政府政策结合商界资金,来共同面对老龄化和外来移民等人口挑战问题。戴瑞礼还提到,在多重问题的考验下,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的计划需要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赵国华

搭建交流平台

将北京建成创新中心

身为法国人的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是个出名的“中国迷”,他不但有相当典型的中文名字,在这次会议中他更是用普通话完成了整段发言。他认为,北京作为全国优秀高校的聚集地,拥有全国最好的实验室和科研人才储备,因而有责任也有能力建设中国制造创新中心。北京该如何建设成为创新中心,他提出应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培训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三大交流平台,加强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建立人才体系。在他看来,北京还可以吸收一些国际经验,为智能试点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威立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安东尼·弗莱罗

多方参与的全新合作模式

将是未来主流

威立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弗莱罗多次提到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多方参与的全新合作模式将是未来的主流,也是城市及城市里面众多企业的发展源泉。”弗莱罗称,“开放式的创新可以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划和区域利益,创造性地推动政府部门、居民和企业的良性互动。”而对于北京如何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强化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弗莱罗认为,应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降低北京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公共服务质量。“相互信任是维系合作的关键。”弗莱罗总结说。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董事长 远藤信博

信息、通信和技术

助力北京打造安心安全城市

作为一个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企业,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董事长远藤信博数次提及ICT技术对于经济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在北京对于食品、能源、用水需求极大增长的当下,ICT能够帮助北京打造一个安全、高效、公平的城市基础,并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推测与预防。在远藤信博看来,ICT技术的应用案例证明了该技术为经济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于人类生活、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ICT可帮助城市进行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同时还能在工业的高效性方面做出贡献。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执行委员会主席 李蔼德

法律服务商品化

应对全球化影响

提起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执行委员会主席李蔼德感触颇深,他直言,全球化对于亚洲法律企业的影响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地区,现在一个企业成功的规则完全不同以往,客户对他们的律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根据他们的跨国业务进行跨国服务。“虽然变化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竞争者,但同时也带来了法律服务商品化的新优势,在过去十几年中,律师事务所针对的法律业务不断分化,现在整体行业增速已达到25%,金额高达25亿美元。”李蔼德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初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