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破局

出处:特刊 作者:蒋梦惟 初晓彤 网编:朱先锋 2016-05-28

“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城市格局正发生着剧烈变革。当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果实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时的阵痛。如果城市的演进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相信我们谁都不愿看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真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昨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上,这也成为了全球业界顶级精英热议的话题。


ABB集团董事长 傅赛

北京将成为

电动汽车普及世界领先者

“世界上还未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说服大多数车主选择电动汽车,但我们相信如果措施得当,北京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ABB集团董事长傅赛坚定地表示,让新能源车成为北京道路上的主流是符合实际的。傅赛表示,去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2014年的四倍,而且中国也已于去年底发布了新版充电标准。目前,为了加强电动汽车网络建设,北京汽车充电桩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需求不断增长,加上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了中国实施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决心,我们相信北京将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世界领先者。”傅赛表示。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 鲍达民

北京环境治理

应建立市场导向激励机制

“我们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北京需要创造激励机制,让企业、民营资本更有动力来保护环境。”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表示,北京的环保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借鉴世界上其他城市的经验,建议北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让企业和个人都能够更加经济地使用资源。此外,鲍达民还提出,公众参与对于环保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民营资本的参与。鲍达民举例说,新加坡在河道治理等方面吸引了很多民资投资,“建议北京和那些有实践经验的城市展开合作,提高治理效率,让更多人通过公开平台参与其中。”鲍达民表示。


BMO银行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 邓伟信

创新型企业家需要

“特殊照顾”

BMO银行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邓伟信肯定了中关村所取得的成绩。对于北京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他建议,北京市可以再建立一个新的创新园,以方便在校及刚毕业的学生、国内外的企业、学者乃至政府官员在此交流。他相信在此环境下,“今后十年内,北京可以创造出1万家新型且创新的清洁能源企业”。由于初创的清洁能源企业规模比较小,且资产更多的是无形资产,因而它们同传统的借贷要求不一样,需要金融机构特别关注。邓伟信提出应对创新型企业采取“特殊照顾”,并相信北京的创新精神将确保它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顶尖城市。


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乐维

北京亟须建立

优质环境认证体系

能源管理目前是世界上所有大城市都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乐维表示,目前北京的城镇化率正日益提高,保证城市项目达到甚至超额完成事先设定的能源绩效目标非常重要。乐维建议,检验达标情况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认证体系,目前法国建立的优质环境认证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地方政府需要对量化性决策支持工具对城市发展策略的影响进行评估,比如此前法国电力集团曾经帮助新加坡城市规划部门,通过一个可定制的三位规划网络平台,为当地项目在设计阶段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


ING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 兼首席执行官 海默斯

中国应利用循环经济思路

建设全新城市

“循环经济”成为ING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海默斯频繁提起的关键词。中国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某些方面来说已远远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因为中国早在十年前就开始着眼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并出台了多项鼓励措施。海默斯分析称,中国和欧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中国政府的统一监管也令发展循环经济更具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而欧洲的城市比较“老”,未来中国会有大量新城涌现,完全可以使用循环技术和利用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建设全新的城市。


ENGIE环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热拉尔·梅斯特雷

通州应成为全球智能区域

建设样本

将北京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和谐宜居城市,ENGIE环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热拉尔·梅斯特雷提出了包括将通州建设成为全球智能区域范例等建议。一个城市必须要有清洁的空气和水,并要具备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这对于人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优化的、系统化的城市服务管理方式,将带来更高质量的设计和运作,确保城市服务满足各方需要,包括能源、环境、交通等。” 梅斯特雷表示,北京推出的通州区开发项目非常令人振奋,如果将通州当做一个全球智能区建设范例和实验区,它将成为开发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的窗口。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社长 津贺一宏

以冬奥会为契机

构建更多可传承奥运遗产

“以2022年为里程碑提升北京的魅力是我发言的主题。”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社长津贺一宏对未来北京在城市变化中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建议通过城市型、中心型的智能城镇解决首都功能的转移和环境问题,灵活运用以往经验,为北京今后的智能城市建设提供蓝本。

其二,构建更多的可以传承的奥运遗产。“包括节能、安保、外国人的接待、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解决方案等在内,都将成为未来可传承的奥运遗产。”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初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