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燕京书画

绘画是一种自带的“感觉”

出处:燕京书画周刊 作者: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张舒 网编:王诗文 2016-05-26

未标题-3 拷贝

单国栋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有着开阔的视野和独立的艺术观点。他喜欢跟着艺术的感觉创作,没有过多的约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着儿时记忆中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也有着人到中年后对人生的思索与展望,清雅古朴的笔墨勾勒出的禅心禅意,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从生活到创作

在交往中感知塑造人物

谈到童年的过往,单国栋满脸笑容。他从小在乡间长大,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欢乐。他经常帮助邻居做农活,再加之为人随和,在邻里间的人缘很好。他讲到自己从小在与人打交道上并不感到陌生与障碍,和各种各样的人交谈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这为他在日后的创作中对于了解与塑造人物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性格,单国栋表示,人其实很难知晓自己的性格,常常只有外人才能道出,自己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其他事情上都是凭心而行。单国栋说,绘画是一种自带的“感觉”。小时候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所长,直到中学时期尝试考取艺术特长生,这一事件让他对自己有了认识。在那次的特长生考试中他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这令他有所感悟,绘画不需要学,需要的是内心的抒发。

在教学中,单国栋也是让学生自己先行体会。学生画出来了,就感悟到了。他认为作为老师来讲,过早地告知学生绘画带来的感悟都是无用的,这反而可能将学生引向错误的方向,也容易令学生收到不属于自身的东西。

从艺术到文学

绘画应有一定的思想支撑

单国栋经常与一些文学家交流,从文学家那里得到很多非绘画的、给予他启发的思想,他说希望能将这些思想的东西带到画中,因为绘画应有一定的思想支撑。人的内心需要自己来表现,所以在创作中,画家拥有思想、展现思想就尤为重要。

艺术家在人物的塑造上是极致的,艺术与现实人物间存在共性,也有着不同于现实人物的个性。单国栋认为,每个画者与观者都有着自己的观察角度、心理状态、审美认知等,所以在艺术中他们看到的东西也是永不相同的。好比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其中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的看到的是爱情,还有的看到的是金钱、权力。读者如此着迷,就是因为书中人物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绘画中对人物的塑造也是同样的道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单国栋说,画家应该通过自己的体会,从自身出发摸索并取得一些个性的东西,随之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到透彻的感悟。

从技法到意境

用“简单”来展现“丰富”

单国栋在创作时非常注重画中的意境,对他来说简而又简可以更好地完成艺术表达,这种对待艺术的态度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他表示自己处于人群时有时会感到空虚,独处时自己的思维反而会变得清晰,对事物的感受也格外的明确。在观看单国栋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他作品中的山水与人物,既抽象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印记,在画面表现上也呈现出一种无限的“空无”,极富禅味。

对于这种简略的艺术手法,单国栋认为,他是用“简单”来展现“丰富”。在中国的文化中,时常会出现对于“简”的追求,国画中的“线简而洁”也与之不谋而合。“简”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宁静致远的“代理人”。单国栋说:“中国画在‘美’的理解上,有着独特与个性的创作模式。‘神’和‘形’的良好平衡,留给观者无穷大的想象的空间。”绘画技法只是达到“美”的手段,对于画家来说,“美”的表达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张舒

单国栋

中国实力派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潍坊丽景画院副院长。1994年到北京定居后开始艺术创作,作品一直表现西部风情,尤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主要体现欢乐、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近年来又创作了很多大型风景、风情油画,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诠释,在大型油画的创作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语言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