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便利性才是智能驾驶的目标

出处:北京车展特刊 作者:刘洋 网编:郭丹丹 2016-05-02

从谈论在某些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机械性能,到近年来科技十足的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经历百年发展的汽车,一下变得新鲜感倍增。但是,在车联网、驾驶辅助甚至无人驾驶等理念不断规划未来驾驶的愿景时,目前我们还不能解放双手,仍需抬头看路。因此,现阶段在行驶中,怎样的驾驶体验才能让我们感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无疑成为最为现实的话题之一。

近年来,车联网和无人驾驶被众多车企提及,并促成不少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姻缘。目前,几乎每家车企都在打造自家的车联网系统,让汽车尽可能做更多的事,真正成为“移动”的家。与此同时,装配了无数雷达探头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也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配置之一。

然而,在众多车型上,车联网和ADAS仍然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驾驶者需要眼观六路,才能玩转车内日益增多的各项配置。此时,智能座舱便成为汽车电子时代的最佳解决方案。此前,在奥迪、宝马、上汽通用别克等车型上,智能驾驶座舱用一款屏幕代替了传统仪表,驾驶者能够从中读取车速、导航甚至车联网等信息,并能够自由搭配显示内容,不用低头找寻按键,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除高端车型外,有消息称,大众第八代高尔夫也将装配智能座舱,提升该系统的普及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伟世通展示了全新的智能汽车座舱,包括搭载环景摄像头和后视摄像头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仪表与中控显示互联的车载导航系统,以及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功能,帮助消费者在汽车座舱内实现与网络时刻连接。同时,自适应人机界面可通过安卓平板以及可穿戴设备实现驾驶员偏好设置、个性化定制和情景适应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喜好程度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同时,中国消费者对移动出行、无人驾驶、汽车自我诊断、汽车与商用四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最为看重。因此,智能座舱显然给了中国本土企业赶超跨国车企的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