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跨境电商黄金时代

出处:五一消费特刊 作者: 李铎 孙麒翔 网编:郭丹丹 2016-04-26

政策与资本红利为跨境电商带来了起飞的助力。从2005年海外代购兴起,到2014年各类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跑马圈地,再到当下新税制出台后行业出现阶段性震荡,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日趋明晰,伴随国人对海外商品的消费热情步入稳定增长时期,属于跨境电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启。

QQ截图20160426220832

1461679936165

1461679945301

模式初定

诞生于熟人代购的跨境电商,发展至今至少十年时间。从2005年甚至更早的时间起,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中国人成为代购的首批买手,久而久之,熟人免费跑腿的买卖开始征收不等的代购费,变得有利可图。至2008年,国内奶粉市场备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后,从国外代购奶粉几乎成为国内妈妈们的刚需,海外购物由此逐渐火爆。

2014年7月,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及海关总署的《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正式落地后,在税收上给予跨境电商优惠措施,即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国外商品只需要交纳行邮税,免于一般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此后,各种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买手制、平台入驻和B2C三种模式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市场的主流模式。买手制以洋码头、海蜜等平台为代表,采用C2C买手制,网罗全球好货;平台入驻模式以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为代表,采用国外品牌商入驻平台的模式进行商品销售,平台收取租金和销售提成;B2C自营模式代表为蜜芽和网易考拉海购,通过在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保税区进行保税备货模式运营,实现国外优质商品快速送达。除上述模式外,什么值得买平台的导购模式及跨境通等自贸区跨境电商平台等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需求稳增

各类跨境电商模式虽各有长短,但经过近两年各个平台在资本推动下进行的烧钱促销,国内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进行海外购物的消费需求逐渐被培养起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网购用户中,跨境网购用户的占比达22.7%,较2014年的13.6%提高了9.1%。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跨境消费主力人群——中产阶级崛起,跨境网购的消费需求被业内普遍看好。

需求的稳定增长,更多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逐渐显现,各个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丰富程度受到一定程度考验。事实上,在需求增加的同时,国内消费者海外购物选择的商品品类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化妆品、奶粉、服饰箱包、奢侈品等品类代购开始,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品类缓慢增多。保税进口模式被认可后,跨境电商针对纸尿裤、奶粉、美妆等标准化爆款商品加码引入,跨境电商平台商品品类和数量爆发性增长,但长期发展来看,各个平台的商品也日趋同质化。不过,买手制跨境电商平台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国外服饰箱包、食品、生活用品等非标准化商品的需求。易观智库此前公布的2014年海淘商品品类分布数据显示,服饰鞋包的消费占比最高约35%,其次是奶粉、化妆品、3C电子产品、奢侈品,分列2-5位,消费占比分别约为21%、18.5%、15%、4%。

政策明朗

模式、需求发展渐趋稳定的同时,国家对该行业监管逐步收紧。事实上,国家针对跨境电商的政策红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今年4月8日,由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正式实施,新政规定,从4月8日起将取消跨境电商按照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取而代之的则是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综合课税,同时行邮税由原来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50%)调整为15%、30%、60%三档。

新政的落地在短期内引发行业的震荡,不少企业曾对新政的诸多不明确规定提出质疑。不过,4月7日和4月15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13个部门先后两次发布正面清单,分别涉及1142个和151个商品。4月13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见,关税司对清单中有关商品的备注进行了说明,跨境电商企业对新税制的困惑日渐减少,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政策日趋明朗,加上稳定的商业模式及不断增加的高质量消费者,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已悄然开启。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孙麒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