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旅游 > 餐饮

川菜名馆官方认证惹争议

出处:餐饮周刊 作者:徐慧 郭白玉/文 贾丛丛/制图 网编:康秋炎 2016-04-19

日前,全球川菜名馆认证在四川省正式启动。这项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四川省商务厅主办的认证活动,将通过发布评估体系,在参与的企业中选出符合标准的川菜馆,给予不同的评级,既作为旅游美食的一种推荐,也打造了四川省旅游宣传的落地平台。业界对此反响不一。有支持者表示,政府此举是给认证的商家发证,证明这是达到标准的川菜馆,不是放两个辣椒就糊弄过去的,有利于促进川菜行业健康发展。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政府部门,由当地旅游委和商务厅搞这种认证并不适合,这是自我授权、自我扩权的又一案例。

川菜名馆评级启动

4月13日,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四川省商务厅主办、成都文旅集团承办的“全球川菜名馆认证暨四川美食之旅推广营销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据称,活动将持续5-10年,在世界范围内挖掘优秀川菜馆,推动川菜的跨国界魅力。

据介绍,认证活动将通过正式发布的川菜名馆评估体系,每年在全球评选出符合标准的金熊猫、银熊猫、铜熊猫川菜名馆,分别代表“登峰造极的完美食物与匹配的用餐体验,旅途中必去的餐厅”、“完美的食物与匹配的用餐体验,为川菜馆的标杆,旅途中值得去的餐厅”、“优秀的食物与匹配的用餐体验,为川菜馆中的佼佼者,旅途中的推荐餐厅”的评级。具体认证的完成将由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意见,另外,活动还会面向社会招募评审员试吃打分。

川菜名馆认证活动开启后,将在上海、首尔、莫斯科、旧金山、墨尔本、东京、台湾、香港、新德里等地开展“川菜名馆擂台争霸赛”、“谁能代表Spicy”、“神秘评审员招募”等系列“川菜名馆认证”路演活动和“四川美食之旅”推介活动。首批获得海内外认证的川菜名馆将成为四川旅游形象展示平台和四川旅游落地宣传的前沿阵地。

各地川菜馆反响平平

川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素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为特色,也是最受百姓欢迎的菜系之一,各地川菜数不胜数。对于此次四川省启动的川菜名馆认证,川菜经营者反响如何?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京城多家经营川菜为主的餐厅,这些商家首先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在向其简单介绍了大致信息后,商家普遍兴致缺缺。一家川菜餐企经营者坦言:“这类评级比较浮躁,大多受品牌和资本控制,所以大品牌不屑一顾,小品牌望尘莫及。”

川渝等当地餐企同样以不了解情况者居多,只是部分餐馆表示听说过相关话题。成都一家餐企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确实听说过认证评级的事,但是否参与,还要由企业的品牌宣传部门评估后再做决定。另一家重庆火锅餐企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类似回复。只有一家餐企明确表示有兴趣参与,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本来就有继续扩大门店的计划。近年来,川渝吸引的国际客人日益增多,这些洋游客不像国内游客那样能熟练运用国内美食指南,如果能够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中“刷脸”,对于新门店的客流来讲,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还有不少餐企比较敏感,一听是关于认证评级的活动,直接问是否需要支付费用,他们表示,如果支付费用的话并不愿意参与。

官方认证引各方争议

川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素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称,是最受百姓欢迎的菜系之一。然而,究竟什么是高品质的川菜馆?却从来都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因此,四川省以政府做背书,启动的这次全球范围的川菜名馆认证评级,也引来各种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中国第一大菜系,各地川菜馆数量众多、层次多样。四川省政府此举,是给通过认证的商家发证,证明这是达到一定标准的川菜馆,不是随便放两个辣椒就糊弄过去的,有利于树立行业标杆,促进川菜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有企业老总表示,川渝两地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而川菜作为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当然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此次启动川菜名馆认证,可以为游客选择川菜馆提供推介和指南,而这些经过认证的川菜名馆,也可以成为当地旅游宣传的落地平台。

不过,在肯定认证评级积极作用的同时,业界也有不同声音。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认证的目的是让游客知道哪些餐馆比较知名,如果由民间机构或者消费者组织来进行认证会比较合适,但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并不十分恰当。赖阳认为,政府不适合主导评审,作为支持单位比较好。因为推广活动肯定会涉及到经费问题,如果用财政经费进行推广,那么是全行业的普惠性推广,还是只针对某些认证企业的推广,二者情况并不一样,花纳税人的钱应当谨慎和规范。此外,成都文旅集团作为企业,不排除旗下也有餐饮业务。如此一来,它作为承办方,能否公正地组织认证,也会引发各界质疑。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也坦言,这样的认证存在涉及灰色地带和暗箱操作的隐忧,对政府信誉可能造成风险。而且,与前些时候扬州市质监局给扬州炒饭定标准一样,有政府机构自我授权、自我扩权的嫌疑,是以政府之手替代了市场之手。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郭白玉/文 贾丛丛/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