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廊坊:区位优势成最大吸金石

出处: 作者: 网编:张兰 2016-04-18

与多个高调对接北京养老需求城市不同,廊坊正悄然为民资落地“铺垫”政策。日前,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调研发现,在慢节奏的氛围中,廊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养老产业。业内认为,这为廊坊下阶段布局环京养老市场,抢占“先手机会”奠定了较高起点,但在这一过程中,当地部门还需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让社会资本看到更多新商机。

一走出廊坊高铁站,当地颇为闲暇的生活环境马上呈现在北京商报记者眼前。廊坊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殿榜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廊坊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21家,养老服务床位5314张,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6家。张殿榜介绍,廊坊的养老机构引入民资相对充分,当地民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占比超过了80%。北京商报记者经过走访发现,当地不同养老机构间的收费标准存在较大落差,包含从500元/月到6000元/月不等的各种档次。除了交通便利外,廊坊近几年频繁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落地。张殿榜介绍称,为激发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廊坊为当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张床每年发放2000元的运营补贴,为社区服务站每站每年给予3万元的经费补贴。

有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廊坊不少养老机构都迫切地想吸引北京养老需求到当地,但设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对此张殿榜也坦言,当地大部分机构的入住率偏低,若能对接京津地区的养老需求,将有利于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异地医保等问题难以解决,目前很难真正形成异地养老的吸引力。

根据现行政策,京籍老人在河北多地看病时,都需要先现金垫付,不能实现实时报销,而这也令不少老人对京外养老机构望而却步。虽然燕郊已展开与北京异地医保实时报销试点,但张殿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地试点至今仍仅一家,政策尚未推开。如果京津老人来廊坊市内其他机构入住,仍难获得相应保障。

333333

样本观察

福源老年公寓:最大机构微利“维生”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廊坊多家养老机构后发现,当地规模最大的廊坊市福源老年公寓可谓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福源老年公寓,属于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即由廊坊市民政局兴建,民间资本投资经营的民办非盈利单位。据介绍,福源老年公寓总院和花城院区共有床位450张,全院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是廊坊市最大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之一。

在收费标准方面,福源老年公寓属于当地相对中高档水平,副院长戴珊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该公寓按原标准的7折对外收费,折后每位老人每月费用为2300-6000元。记者注意到,在收费标准明细中,占比最大的两个部分是床位费和生活照料费。具体而言,床位费的价格有经济间床位、标准间床位和豪华套间床位三种,价格依次为每月1600元、2000元和4000元,而生活照料服务费则根据老人的自理情况分为6档,收费价格500-2400元不等。

据介绍,目前公寓共有将近210名老人入住,其中本地老人的入住比例超过90%,老人大多入住标准间,其中全自理的老人居多。按照最便宜的收费标准计算,目前公寓营收每年可以至少在48万元以上,该公寓大约有10余名工作人员,人工成本占该公寓成本的大头。数据显示,廊坊市的人均用工成本在3万元左右,以目前的数据推算,公寓每年除去人工成本还可以剩下将近18万元。而戴珊珊也表示,福源老年公寓能够保证微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