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承德市,所有人都会想到它是有着“避暑山庄”皇室文化的老城,但相比知名的旅游业,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承德的养老机构数量并不多,入住率也仅过半,部分养老机构一年收入主要依赖于旅游旺季,成了当地亟待破解的问题。
在大巴上颠簸了4个小时后,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河边宽广的马路、路边耸立的欧式建筑等风景,无一不透露着承德现代化气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承德市辖区共有养老机构23家,总床位量近2000张。
为了解当地的养老机构发展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奔赴多家养老机构走访。总结情况发现,当地民办养老机构普遍收费不高,自理老人一般是1000元/月,半自理老人在1500元/月左右,特殊护理则是2000元/月上下。
除此之外,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承德当地京籍老人的入住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异地老人一般选择7、8月到承德避暑,住两三个月就走,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京籍老人长期入住。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类似京津冀养老圈中盛行的“候鸟式养老”,但实际落地承德后却显得有些鸡肋。
在业内看来,缺乏资金已是承德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痛点所在。“由于当地的消费水平还无法支撑养老产业的发展,承德市的发展还需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德市养老产业联合会秘书长王伟表示,目前承德市已在积极对接京津,多次组成考察组赴北京市参观考察,并就京承两地合作共建休闲养老基地等项目进行沟通。
此外,承德医养结合的空白也是阻碍当地增强竞争力的瓶颈。虽然当地民营机构较多,而惟一的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厚德老年公寓去年10月才成立。“虽然承德的公办养老机构也设有医疗站,但是由于公办养老院与民营机构在服务等其他方面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对接京津的未来,面对京津冀地区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承德医养结合发展还需提速。”王伟表示。
样本观察
承德市双桥区田家老年公寓:资金缺乏扩张受困
记者在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后发现,田家老年公寓是最具代表性的机构。记者到达后发现,该公寓在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据了解,田家老年公寓于2011年投入使用,占地3800平方米。
据了解,在当地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的成本并不低。公寓负责人王凤芹告诉记者,公寓投资建设总共花了1600多万元,除了政府补贴的十几万元外,都是自己向亲友借钱、银行贷款等其他方式集资建设。据介绍,公寓可提供床位200张,床位收费分阴面和阳面两个价位,再根据老人情况分为自理、半自理、特殊护理等级别,其中阳面自理老人收费1200元/月,而选择阴面的自理老人仅收取800元/月。
谈及公寓运营情况时,王凤芹坦言,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公寓运营不容易。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该公寓共入住老人123位,一个月可以收入14.76万元,而公寓职工包括管理人员、护理人员等共计27人,工资费用共计6.75万元,此外目前生活成本高,平均三天的伙食费就需要1000元,一个月需要1万元左右,再除去其他杂费,每个月可以收入6万元左右。虽然每个月的收入看似可观,但是与1000多万元的投资相比还是较少。王凤芹告诉记者,虽然从入住数量看公寓还有70多张床,但不少住户要求独立包间,实际上空出的床位并不多。虽然目前有扩张的想法,但受制于资金问题,一直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