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燕郊:医养结合样本现断层

出处: 作者: 网编:张兰 2016-04-18

作为河北省三河市下属的一个镇,燕郊却因为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一直名声大噪。自从近年来发力养老产业之后,这座临近北京的“睡城”又增加了一个新标签,成为京津冀医养结合样本。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燕郊境内养老机构条件参差不齐,医养结合出现严重断层现象。

提起燕郊,就不得不提燕达医院,正是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医院资源,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才有底气为自己贴上医养结合的标签。养护中心营销管理部总监李东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一期共开放了1272间房,价格最低5000多元,最高1.2万元左右。

养护中心副总经理崔凯表示,目前养护中心设有独立的门诊部和医疗站,配备了两名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且拥有在二级甲等医院工作的经历。

崔凯说,一旦发现老人出现了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养护中心就会启动与燕达医院间的绿色通道,迅速将老人送往百米外的燕达医院。据了解,燕达为此所投入的花费也着实不菲,仅养护中心的建设就投入了超过20亿元。

而在接连走访了当地几家养老机构之后,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当地不仅养老机构匮乏,在医养结合的质量上也出现了严重断层。

北京商报记者首先来到了一家名为新圣德的托老院,名为托老院,实则只是一个农家院。一位护理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托老院仅有5个房间,入住了3位老人。当记者询问一旦老人身体出现问题该怎么办时,该护理人员表示,小病就吃点药,大病就送医院。

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燕郊之所以喊出医养结合的口号,更多是因为有燕达养护中心的存在,但就全区域而言,燕郊医养结合的断层现象也不容忽视。

究其原因,医保无法及时报销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一大阻碍。即使是在医养结合比较成熟的燕达养护中心,医保问题同样是许多京籍老人不愿到此养老的主要原因。

3

样本观察

五福托老院:医养结合的初级形态

尽管地理位置略有些偏远,但五福托老院给北京商报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正规。记者发现,五福托老院采用的是典型的“前院医院、后院养老院”的模式,两者之间仅有一门之隔。五福托老院对于老人入住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在办理完入住登记之后,医生会对老人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评估,并根据评估的情况安排老人适合入住的区域。随后,相应区域的护理员会接管入住老人,至此,双方才可正式签订协议并办理缴费手续。

五福托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院目前共有120多张床位,几乎已经住满。收费标准方面,自理老人每月收费1200-1500元,半自理老人每月收费1500-1800元,失能老人的收费标准则稍高,在2000-3000元之间。据悉,该院目前接收了10名左右的北京老人。

而在医疗方面,依托于三河煤矿医院,托老院的老人们在医疗上也能得到相应的便利和保障。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煤矿医院拥有X光机、B超机、心电监测仪等多种医疗设备,老人的常见疾病都能诊治。一旦托老院老人发生紧急情况,不仅常驻在托老院的医生和护士可以立刻开展救治,前院医生同样也能随叫随到。谈及医养结合问题,该院负责人表示,托老院早在2007年就已经形成了目前医养一体的养老模式。但记者也了解到,煤矿医院只属于一级医院,医疗实力相对有限,在老人遭遇重大突发疾病时,仍然只能进行转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