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漪席谈] 从推荐到强制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升级

出处: 作者: 网编:孙昊天 2016-03-14

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很多消费者都会格外关心新车车内异味问题,对此有没有一个说法,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购车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买车半年后才能渐渐散去的“新车味儿”,大家都感同身受。

  截至2015年12月,国内的机动车保有量为2.79亿辆,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但相关的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国标却一直缺席。

  2011年,我国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为推荐性标准,汽车制造商可以选择性执行。不过,从明年1月1日起,根据环保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质都有了更为严苛的限量值,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

  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值得欣慰的。

  新标准中,相关有害物质的限值为:苯由原标准的0.11mg/m3加严为0.06mg/m3,甲苯由1.10mg/m3加严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由1.50mg/m3加严为1.00mg/m3,乙醛的限值由原来的0.05mg/m3调整为0.20mg/m3。

  明年的新标准意见稿,增加了环保一致性检查下线时间的规定。符合多数整车产品从出厂在1个月左右内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际时间。此外,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新标准意见稿增加了信息公开和环保一致性检查的要求。汽车制造企业须公开批量生产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便于随机在生产线上抽取批量生产的产品。

  消费者买车,接触到的都是最后集装完成的整车,其实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是在制造环节产生的。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原材料的生产工艺才至关重要。将单个零部件、材料的VOC排放标准同时限定,笔者认为更加科学,同时也规范了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毕竟,国外对于因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引起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主要通过对配套零部件的管理来解决——内饰材料的禁用物质,胶粘剂的标准都非常清晰。从源头上规范标准,而不是单一要求整车制造商,我想这一点更为关键。

  在一般消费者的认知中,总觉得越贵的车可能越环保,污染就越小,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装饰越豪华的车受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很多豪华车使用了更多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密闭性也高于中低端车型,反而车里的污染物聚积更多。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将车内空气质量评测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虽然对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技术进步提出了挑战,但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将受益。(刘葳漪/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