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资本:又爱又恨的包袱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22

41

纵观2015年,O2O的兴起与衰落与资本息息相关。无论是创业、烧钱、扩张、合并乃至倒闭,资本总是扮演着幕后推手角色。对于创业型O2O企业而言,资本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大包袱,爱的是补给弹药后企业能继续保持竞争力,恨的是未找到盈利模式前,始终难以摆脱资本方摆布,O2O仿佛是资本的角斗场,创业企业甚至连独善其身都不可能。

投资热土

在国内,O2O领域已成为资本“金矿”。对于消费者来说,O2O是在衣、食、住、行上的服务升级,通过互联网为生活带来便利和实惠。对于资本来说,O2O的本质是用互联网方式重新构建传统生活服务领域的流量入口,用户从原来零散的商家入口集中到统一的互联网入口,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潜力。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服务业营业收入为46271亿元,同比增长12.3%。大到红杉资本、IDG资本,小到独立投资人,都瞄准这一风口,携着资本涌入其中。

不同于传统商业的慢工出细活,消费者对生活服务业的要求是方便、快捷,企业可以通过低价、上门的方式迅速培养出消费习惯。餐饮业出现食品外卖外送、厨师上门等新型服务模式,住宿业中主题酒店、民宿短租发展迅猛,家政服务业在传统小时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月嫂、病患陪护等服务,都符合消费者对便捷的追求。尽管短时间需要高额投入,但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资本方来说,速战速决的变数更小、收效更快,也更容易转化成盈利。

O2O作为新兴商业,涵盖各个领域,创业模式层出不穷,很难评判出单一模式或企业的优劣,这促使着资本方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培养企业,只需一轮天使轮就能搅动行业充分竞争,快速将行业催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赖以存活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充裕的资本是创业企业发展的前提。资金注入后,企业能够从各个维度上扩张,无论招兵买马还是扩大覆盖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打基础。O2O热潮让人工成本大幅增加,送货员的月均成本已达到5000元,具备一定技术的服务人员更是达到7000元,这让创业者难以负担。大部分创业O2O企业根基薄弱,不少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亟须资本方支持。

为了抢夺用户,很多O2O项目都只能疯狂烧钱,一方面维持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挫败竞争对手。烧钱大战将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拉下了水,在激烈的竞争和资本方的推动中,企业需要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多。半年来,腾讯和阿里在打车软件市场投入了24亿元补贴,几乎都花在了“营销”、“补贴”等拓展市场和强势运营的行为上。尽管打车领域已有了初步结果,但在大部分领域,对消费者的补贴补补停停,烧钱仍未终止。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O2O企业来说,水涨船高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难以负担。上到技术工种下到普通配送,工资大多较传统时代翻了一倍不止。创业O2O企业多如牛毛,一旦工资下降,员工会毫不犹豫地跳到其他平台,企业只能扛压前行。此前曾曝出多起因工资问题引发的服务人员与公司的纠纷,先前约定的高薪因融资不畅难以维持,导致人员流失,公司也随之倒闭。

考核硬指标

O2O企业分两种,背靠巨头的企业是传统企业在移动端的延伸,在大范围扩张或转型前无需担心资金不足。大多数创业型O2O企业是白手起家,创业者仅带着一个故事和一腔热血就开了公司,各方面捉襟见肘的它们更需资本支持。

对于资本方来说,企业天使轮融资需要考量的是创业者和他的理念。创业者的背景、能力,创业方向和模式是首个衡量标准,在资本充裕的时期,大批创业公司都能获得天使轮融资,开启创业之路。但随着二级市场的震荡,导致资本市场进入寒冬,能拿到融资的企业越来越少。在前腾讯电商事业群总裁、现个人投资者吴霄光看来,目前仅凭概念已难以拿到融资,投资人会倾向于已有一定市场份额且排名靠前的企业。

市场规模、用户基数、发展潜力等传统指数成为后续融资的硬性指标。O2O企业只有取得一定竞争优势才能博得资本方的青睐,获得更大数额的融资。在2-3轮融资后,拿到投资的条件则成为“为资本带来多大的利益”,没有成熟盈利模式的企业大多倒在了C轮。58赶集集团CEO姚劲波认为,过去企业享受了泡沫,接下来需要冷静下来。资本市场进入修正期,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但用户的增长不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企业仍需回到业务本身,做好用户服务。

·数读· 24亿元烧钱大战

凭借资本的力量,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打车市场的拼杀消耗大量融来的资金。半年来,腾讯和阿里在打车软件市场投入了24亿元补贴,几乎都花在了“营销”、“补贴”等拓展市场和强势运营的行为上。

30亿美元融资

2015年9月9日,滴滴快的宣布已经完成30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数目之最。

G轮融资

2015年7月29日,酒仙网宣布获得第七轮由民享财富及其他多家机构和个人联合投资的5亿元股权投资。此次融资后,酒仙网的估值将达到65亿元。国内鲜有企业能融到G轮。

3049.4亿元

根据商务部统计,上半年,O2O市场规模达3049.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包括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都在快速进入O2O时代。

82家

2014年和2015年初,早期(天使、A轮和部分B轮)的投资人和投晚期(部分D轮、E轮和F轮)的投资人都很活跃,而在中期(部分B轮、C轮和部分D轮)这个阶段,投资人正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谨慎。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完成C轮融资的只有82家。

42

43

44

45

痛点调查

痛点1 融资愈难  难过C轮关

对于绝大部分创业O2O企业来说,融资的过程是一部血泪史。天使轮的春风得意、A轮的八面玲珑、B轮的进退维谷和C轮的惨淡收场是创业公司的写照。伴随互联网的兴起,以BAT三巨头和三大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以京东、58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以及以小米、滴滴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公司为O2O创业市场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创业者,为O2O的创业热潮打下基础。

伴随二级市场的火热,大量资本回流到创业潮中,导致企业在近两年内获得天使轮投资异常容易。业内将天使轮融资称为“讲故事”。在资本方看来,除了创业模式和理念外,天使轮考量的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这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仅依靠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最多只能拿到A轮融资,进入B轮融资时需要考量的是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只有排名前几的企业才能获得下一轮融资,企业需要靠持续的高投入占据市场份额,一旦松懈就会被甩在后面。若等不来融资,只能无奈退场。

C轮融资的企业大多是行业前二,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估值已逐渐逼近投资升值的天花板。资本方对企业的要求不仅是继续扩张,而是转向盈利。但对于企业来说,烧钱培育出的市场已覆水难收,转向盈利的难度太大,只能落得惨淡收场。

痛点2 巨头入局  资本难抗衡

O2O的火热也吸引了巨头入局。BAT三巨头携资本闯入竞争激烈的O2O领域,无疑将这场大战提升了一个量级。纵观BAT近几年的投资动作不难发现,虽然投资种类纷繁、跨领域明显,但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占据大多数。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为了争夺入口已展开全面攻防战,O2O是最好的战场。

除了财力强大,BAT三巨头的优势还有丰富的资源。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在2008年上线了百度地图,开始了对O2O的布局。在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方面比其他地图有一定优势。作为移动端重要的入口之一,百度可以基于它打造生活服务平台,未来百度的O2O重心将由此展开。阿里集团于2006年收购口碑网,开始布局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接连几宗大规模投资后,阿里集团在O2O布局也基本完成。未来阿里巴巴会以支付宝为中心增强实力。腾讯O2O的重心则落到了微信上,以微信为中心来全面整合旗下的O2O资源。

三大巨头大肆进行收购,有一定实力的O2O企业会成为它们的目标,通过大笔资金注入的方式迅速提高量级。中小型资本方难以抗衡,只能放弃对这些领域的投资。排位靠后的企业在失去资金支持后,只能无奈被并购,或落得惨淡收场。三巨头的入局让O2O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中型公司崛起的难度越来越大。

痛点3 资本主控  创始人成傀儡

资本方并不是慈善家,资本方在投入资金后,需要企业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投资方的种种限制成为不得不遵守的条件。去年4月上线的博湃养车CMO胡鹏介绍,“拿到风投后,投资公司和我们追求的不一样。我们是逐利的,希望每一单都能赚钱,但投资公司希望我们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用户。所以我们快速把整个服务价格都降低了,降到自己都觉得心惊胆战的价位。当服务范围扩展到17个城市后,我们就拿到第二轮2000万美元融资,这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

细数今年几场企业合并,背后也都是资本方在推波助澜。分类信息网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掀起了合并潮,华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财务顾问。另有消息显示,此次合并最终促成,前期的沟通准备已有一年之久。就双方的意向来看,包括蓝驰创投、红杉资本、老虎基金在内的赶集网的股东在合并意向上更积极主动,并一致推动了合并的发生。

业内人士称,资本方在同一领域中并不是只投一家公司,而是广泛布局,一旦有企业不按规定方向发展,就扶植它的竞争对手。在这场斗争中,资本方才是最大的赢家。

此外,不断的融资只会让股权进一步稀释。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企业的创始人手中已没有太多股份,失去股份红利的他们也不再能保持高昂的心气带领公司继续发展。

痛点4 行业寒冬  倒闭潮到来

资本受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巨大,一旦上层震动,O2O端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自8月起,伴随着全球各大股市持续动荡,资本市场的寒冬提前到来,导致国内风投愈发谨慎,给当下火热的创业潮泼了冷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方兴未艾的O2O企业面临生死存亡考验。几个月以来,O2O企业融资频次大幅降低,洗车、外卖等领域出现了大规模倒闭潮。

资本的收紧让企业举步维艰。对于大企业来说,承诺的融资金额大幅缩水,只能满足过去的1/10;对于小企业来说,哪怕百万级别的融资也已成为奢望。在这一背景下,曾经靠资本催熟的市场大幅萎缩,企业纷纷退出已进驻的城市,商品零售型企业降低补贴,服务型企业面临劳资纠纷……在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之前,缺少资本的企业无法持续,只能静候倒闭潮到来。

为此,大量企业开始转型,通过裁员、提高客单价的方式降低成本,或增加新业务吸引消费者。但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频繁的“创新”只是吸引融资的手段。58赶集集团CEO姚劲波认为,从目前来看,无论A股还是美国的资本市场都不理想,投资者没有理由以更高的估值来推动创业者,创业企业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若不能将企业扶回正轨,依旧无法渡过资本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