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愿做寒冬中的红梅

出处: 作者:齐琳 网编:任海超 2015-12-20

2015年是个有故事的年份,金融业的诸多大事件足可以载入历史。我们不禁感叹自己有幸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加入SDR、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等等。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金融业正站在一个成长的风口,站在行业变革与发展的十字路口,站在新与旧的历史节点上。

首先,金融业的视野正变得更加宽广。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速、资本项目逐渐放开,未来中国金融业在海外市场上必将有更多机遇、更大作为。

其次,金融业的行业界限逐步被打破。今年以来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预期不断升温,一些试点已经稳步推进。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必然为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各类机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改变金融市场的旧有格局,开创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看到,这一切都与我国金融改革走向深化息息相关。未来市场机制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阻碍金融机构开展经营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制度约束将不断减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中国金融业将突破旧有的制度窠臼,迎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今天,我们还置身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如果说前两年互联网思维在业界还只是引起广泛争议、夺人眼球的话题,那么今年互联网思维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互联网+”甚至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思维已用自己的力量生根发芽,“互联网+”的理念已经无处不在。

很多迹象表明,银行等传统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强化行业的规范发展,一批合规运营、风控到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逐步走向舞台的中央。今天的互联网金融正呈现出多元融合、竞争发展的良好局面,未来的潜力不容低估。

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无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应当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发展,让实体经济得到更好的服务,用新商业模式、新技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让更多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得到实惠,从而真正提升消费者剩余,增加全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与旧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转换的矛盾统一体。金融业的发展现实就恰如这样一个新与旧的矛盾体,她带着旧模式的气息,也充盈着新思维的活力。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业早已经走出了襁褓,正在茁壮成长,新与旧的烦恼不过是“成长的烦恼”。

今天,在这个稍带有成长烦恼的十字路口,我们所要做的惟有坚定信心,用最大毅力和能力共同推动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毫不迟疑地去拥抱市场、参与市场、完善市场。

对金融业而言,风险和收益是对双胞胎,机遇与挑战是柄双刃剑。即便是今天,我们也不断经受着各种冲击挑战,时常需要应对不期而遇的风险事件,但我们仍有希望和信心将事业不断推向高峰。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这是郭田勇教授给予北京商报最高的评价,在金融业即将迎来“最冷的前夜”,我们愿将这句话送给所有坚守风险底线、勇于创新的金融机构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