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全面提速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17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商务配套齐全
  现代化医疗设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特色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奔驰新车在大兴区下线
  “两区”行政资源整合后,已有2500余名大兴劳动力进入开发区企业工作。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思路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大兴区积极统筹城乡,紧抓城南行动计划和大兴亦庄行政资源整合的重大机遇,以城乡接合部为突破口,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通过土地集约利用,拓出发展的新空间,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和谐繁荣新格局。

 

 

  改造城乡接合部  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大兴作为首都的南大门,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开发战略中,承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重要节点;在全市的总体格局中,大兴处于“连接一轴、横跨两带、关联多中心”的重要战略要冲,承担疏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功能,同时,大兴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后,新兴产业聚集,使大兴成为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京开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及多条公交线路的开通,地铁大兴线、亦庄线等项目的启动,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功能开始向大兴聚集,使这里呈现出城乡交错的发展状态:流动人口大量聚集,违法建设日益严重,“瓦片经济”日渐繁荣;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本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混杂,人口负载越来越重,导致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超负荷运转,治安形势严峻。作为首都向华北地区辐射前沿和发展腹地的大兴区,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智者顺时而谋。大兴区委、区政府敏锐地认识到,如果不解决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改造问题,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城市发展空间也将受到很大制约,大兴必将失去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为此,大兴区最终确定了要紧紧抓住首都南部发展战略及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机遇,以城乡接合部为突破口,以政府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为抓手,以农民长远利益保障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建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的发展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大兴区强力推进城乡接合部地区拆迁改造,为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出发展空间,同时在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高标准进行区域规划,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为集约利用土地,避免过去征地开发中的“城中村”问题,大兴区进行的城乡接合部改造采取“整建制”拆迁方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加大违法建设整治查处力度,为区域发展打基础。

  在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大兴区创造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远忧近虑,防止“失地农民”在今后的生活中演化为“城市贫民”,让“失地农民”成为有岗位、有资产、有保障、有组织的“四有”新市民。

  大兴区有关负责人说:“将农民转为市民,不只是换了户口本,住进了楼房这样简单,还必须为他们探索一个长期收益增长的机制,成为有资产的新市民。”

  随着土地被征用或村庄整建制拆迁,部分村级组织积累了大量集体土地的补偿,大兴区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创新集体资产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运作机制,通过集体积累购置商业设施、留地安置收益、资本经营运作等方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黄村镇北程庄村用集体土地补偿款6700万元,在大兴新城商业中心区购置了4700平方米商业设施,每年租赁收益达到300万元,村民按股份人均可分红7000多元;小营等5个村利用集体资金与北京工商银行大兴支行签订了4亿元的委托理财协议,两年可收益5000多万元。

 

 

  新空间发展新产业  打造南部增长极

  通过加快城乡接合部改造,全区腾退出的近千公顷土地成为营造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基地。大兴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产业发展是关键,在完成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级城市化之后,必须要向更高形态的结构转换型城市化迈进,将新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实现城与业互促共建。

  随着北京市各项政策向南部地区的逐步倾斜,“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为大兴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土地集约利用和高标准重新规划后,城乡接合部发展腹地大、交通设施齐全、处于发展要冲的区位优势一下子显现出来,成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

  大兴区开始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着力构建“一区、三园、多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在内的十大产业,加速打造北京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要素资源的集聚中加快城市化进程。

  十大产业囊括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制造业、物流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包括移动通讯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移动硅谷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园和LED产业园等的电子信息产业;整车制造与零部件制造,以及以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为发展重点的汽车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燃料电池等的绿色能源产业;以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为核心,以新媒体、影视制作为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承担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任务的生物医药产业;涉及18个子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吸引中航工业集团、中航科技集团、中航科工集团、中国兵器集团等企业优质项目的航空航天产业;涵盖衣、食、住、行、用,具体包括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制包装、工艺美术、家具家装、洗涤化妆、文体用品、塑料制品以及家电照明等9个子产业的都市产业;现代物流业、保税功能区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等。

  据悉,大兴区将通过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行政资源,进一步加快壮大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打造数字电视、移动硅谷、航天航空、汽车等4个千亿级产业园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微电子等4个500亿级产业园,全力推动首都南部现代制造业聚集区的发展。

 

 

  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新大兴的关键所在。大兴区按照北京市委对“三农”的新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方略,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大兴区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格局,投入近千万元在全区建立了9个镇级劳动力市场、525个村级就业工作站和58个社区就业工作站,逐步构筑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求职有渠道、培训有途径、就业有政策”的和谐就业环境。

  大兴区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基本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两大工程,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乡镇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按照企业提出需求订单、学校制定培训“菜单”、政府培训经费“买单”的原则,培训了4.7万名农村劳动力,其中3.3万人实现了就业,培训后就业率70%以上,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近3亿元。去年,大兴区新出台了《关于做好大兴区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和暂行办法,每年由区财政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奖励、创业扶持、交通补贴等八项措施,力促城乡劳动力就业。

  随着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两区就业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开辟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劳动力就业托底安置机制,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岗位资源共享、管理资源共享、政策资源共享。目前,已有1300余名大兴农村劳动力走进开发区。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兴区把改善教育条件尤其是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硬件水平作为重点工作,近几年,相继改扩建了采育中学、安定中学、芦城中学等学校。今年,又将新城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北臧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兴五中新建工程等确定为政府折子工程和办实事项目。

  据大兴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2年至今,大兴区已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50余所,基本上实现了每镇1至2所中学、1至2所小学中心校、1至2所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学校的教育发展布局,全区14个镇都实现了以镇中学、小学为代表的校舍现代化。

  在加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名校办分校、高校对口支援、城乡学校手拉手、城镇教师和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等形式,推动大兴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创办了北京八中大兴分校、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等10所市级名校分校,并与北京十一学校、北京芳草地小学等10所市级名校建立了城乡手拉手关系,27所直属中小学示范校分别与农村中学建立了手拉手互助合作关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7所高校与大兴区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提升了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大兴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每年增加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健康是民生之需。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127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撑起了大兴“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区级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卫生机构为技术依托的农村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医院”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同时,全区18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312个品种、923个规格的常见药全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大兴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服务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去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达60万人次,约50%的群众有健康问题时,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全区30万人拥有了健康档案,4万人享受到了慢病管理。同时,大兴区还在全市首创“责任医生”制,把一系列服务内容打包,通过卫生院与农民签订“健康服务合同”,实行契约式服务,责任医生下村,给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的形式,将卫生服务的关口前移到农民家中。

  此外,为提高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和质量,使广大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适宜、方便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大兴区加大公共卫生硬件设施投入,中医院病房楼、旧宫镇卫生院急诊中心病房楼、红星医院综合病房楼、大兴医院综合病房楼等一批综合医疗设施建设,使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保障是民生之安。大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为破解农民养老难,大兴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立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与过去相比,新制度增加了基础养老金部分,参保人员缴费满15年,除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享受基础养老金。目前,全区共有1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农保基金累计金额已达6.4亿元。

  为方便农民看病,大兴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使受益面不断扩大,通过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全区已有28.5万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累计报销33万人次,报销资金达3.9亿元。

  同时,全区1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城乡低保网络系统,实施分类救助。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再就业,并给予就业奖励,对70岁以上老人及在校中小学生增加10%的低保金。分类救助政策的实施,使保障对象保障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李永晖/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