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接触所谓的当代艺术并非我所愿,是命的安排,一切机缘到了自然就干上了这一行。上世纪90年代,我在曼哈顿有近两年的时间每天都路过格林街,擦肩而过的苏荷艺术家和众多的画廊并没有让我陷入其中,我从来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会跟这些事和人息息相关,我关于画和画家的零星感受要变成文字广为传播,命运确实爱给人惊喜,也爱让人始料不及。
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是我跟画家们最共同的一点,看着近两年的报纸和一篇篇文章我都不相信是自己一点一点弄出来的。前些天和某批评家瞎聊,他痛斥我们周刊做得不专业,画家参差不齐,我很想踹他一大脚,因为他实在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当代艺术说起来热热闹闹,看起来红红火火,可除了拍卖场上一波又一波的假高潮和时尚杂志上装酷的慈善艺术家,老百姓们还知道谁谁谁?我起码一期一期用自己笨拙的笔把画家们一一拎到台前,让广大百姓知道了还有一帮人是这样画画的,他们除了画得像还画得另有含义。
就像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中国荒谬的火热一样,像我这样一个不懂美术史也不会画画的人来搞美术评论办艺术周刊实在也是一件荒谬的事。我有时很恍惚,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外行人觉得你在里面,内行人觉得你在外面,两头都骗似的,可仔细想想也就释然,当代艺术本来就是这样一个怪胎,不中不西不里不外。干了这两年我终于明白,这个怪胎的诞生既不是他妈的问题也不是他爹的问题,是他自己本身的问题,这孩子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壤里生长,总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别人家的黄油抹起来很滑溜。怎样把自己的饭弄香,不让自己的孩子认个外国干爹跟人跑了被人卖了,我想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我越来越认真的开始有了责任感的缘由。
这本书实际上不是一本合格的书。我原先是想写100位画家后再好好出的,现在出版它纯粹是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论我还有没有兴趣继续写下去,再加上我写的有些画家已经跟我们渐行渐远,他们的画也越来越不被喜欢,当初写的那些感觉我看了自己都想抽自己嘴巴。也许人就是这样,边走边骂,边走边哭,到死时一回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就是艺术,生活和活着的艺术。黄扉 (节选自《你在我的感觉里》后记)
快乐分享
发布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代表,正...
电缆又被偷走 西班牙
当地时间5月4日晚,西班牙托莱多省多处铁路...
“五一”消费里的130%
“五一”假期收官,商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强劲...
巴菲特时代临近落幕
在全球投资者的瞩目下,伯克希尔-哈撒韦202...
京东MALL北京首店试营
电商企业在京密集开店。
喜忧参半的“TCL们”
伴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季的收官,李东生旗下...
离岸人民币升破7.19释
5月伊始,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劲。
115家科创板药企过半
科创板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截至目前...
A股刷新分红纪录只是
A股公司分红刷新历史纪录,未来在分红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