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前瞻 精准预测大势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17
  《招行权证何来巨大买盘》   发布日期:2007年8月15日
  《投资者远望股指虚胖难赚钱》   发布日期:2007年9月25日
  《证监会新规直指基金“老鼠仓”》   发布日期:2008年3月24日
  《3000点难成A股短期底部》   发布日期:2009年8月17日
  《银行收紧房贷躲避高房价》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12日
  《看商报让我一天净赚233万元》   发布日期:2008年5月26日
  《股市跌向3800点套住抄底股民》   发布日期:2008年3月18日
  《创业板过半公司已破发》   发布日期:2010年7月26日
  《连续暴跌后 A股底在何方》   发布日期:2009年8月18日
  《调控两月 个人房贷需求降七成》   发布日期:2010年7月22日
 

  “永远不试图预测股市。”在成为全球炒股者顶礼膜拜的“股神”之后,沃伦·巴菲特依然“看不准”后市。另有一位名人说,他不能预测明天股市将发生什么,更不要说下半年行情怎样走。和“股神”一样,早在入行时,我们就知道作为财经记者可以利用话语权的便利传播很多预测性的言论,而这些预测十有八九将成为日后市场中的笑柄,为避免贻笑大方,我们不预测股指走势。

  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试图用大量的采访和分析,给读者一些投资理财方向上的建议。与算命打卦式的预测不同,财经部大量预测性的报道承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最终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光荣与财富。

  炒权证也能赚大钱

  炒权证风险很大。不过炒权证如果操作得当,投资者也可大赚一把。本报除了对金融市场的走势能准确分析外,也为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给出很好的建议,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如2007年8月15日,本报曾刊文《招行权证何来巨大买盘》,给投资者行权提供了一些技巧,令投资者受益匪浅。

  本报于2008年5月26日以刊登读者来信《看商报让我一天净赚233万元》的方式,向有兴趣投资权证的读者宣传这一方面的知识和理念。该读者在文章中表示,自己由于受上述文章启发,“2007年8月仅用了区区一天时间,获利233万元,盈利率达212%”!

  股灾要来了!

  2007年九十月间是股市最为疯狂的时代,股指一路“狂奔”不出两个月竟然上涨近1000点。如此疯狂的股市,吸引来大批对股票一无所知的股民。一个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加上大批不成熟的投资者,必然导致二者都“受伤”。

  本报于2007年9月25日刊文《投资者远望股市虚胖难赚钱》,指出股市泡沫濒临破灭,提醒投资者理性炒股。就在20天之后,股指于10月16日开始坐上“滑板车”,一路下挫,股民还没回过神就已套牢。

  2008年3月18日刊文《股市跌向3800点套住抄底股民》,指出近500只个股跌停放大恐慌情绪。现在看来,当初盲目股民除了割肉离场者外,仍有大批股民被深深套着。

  创业板是“提款机”

  尽管创业板丰富了市场主体,但其积极意义曾备受关注,有人认为创业板企业上市即为了圈钱,有人则表示创业板上市开闸将给处于创业阶段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一次接触资本市场并融得急需资金的一个通道。

  在创业板开闸前,本报于2008年3月24日刊文《创业板小心成为新“提款机”》,这一预判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得以应验,如本报于2010年7月26日刊文《创业板过半公司已破发》,总结了100家公司尴尬的创业板之路。看完文章可以总结出,创业型企业想得到投资者的青睐,需要加强内控令投资者信服,并在融入资本市场后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3000点不是底

  想成为“股神”很难,难就难在不知股价何时跌、何时涨。当股指站上6124点随后疾速下滑时,何时为底成为股民热议的话题。5000点?4000点?3000点?

  有人经不起“诱惑”开始纷纷抄底。当股指在3000点上方徘徊之时,又有大批股民认为抄底的时机真到来了,于是大批加仓。本报于2009年8月17日刊文《3000点难成A股短期底部》给股民提出忠告,认为股指底部仍难判定,抄底需谨慎。

  就在该文刊发当日,股指失守3000点,次日本报刊文《连续暴跌后 A股底在何方》。此后股指仍不断下挫,最后于2008年9月跌破2000点。

  银行房贷肯定收紧

  房价的上涨速度之快让所有人始料未及。购房者认为再等等看,但炒房者却不失时机地不断“圈房”,房价飙升令房地产商都出乎意料。有时候一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除了没有抑制房价反而成为了“助推器”,房价“疯了”一度成为大众的共识。

  商业银行率先抬高首套房贷优惠门槛,曾一度被指责为牟利。本报于2009年11月12日刊文《银行收紧房贷躲避高房价》,报道银行从房贷上给房地产业“降温”,并分析必将收紧二套房贷优惠利率。

  此后几个月,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并且成效初显。本报于2010年7月22日的报道《调控两月 个人房贷需求降七成》印证了上述的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