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居然之家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荣誉称号,与全聚德、稻香村、燕莎等享誉京城的商业“巨星”站在同一领奖台上;当博洛尼总裁蔡明在老舍茶馆这个名扬遐迩的中国老字号里,向北京商业领袖们阐述九朝会的“士大夫文化”;当红星美凯龙引来四大投资机构注资26亿美元,一时间轰动行业乃至整个商界时,家居这个有着1万亿元产值的行业,随着一个个品牌的强势崛起与发展壮大,正成为商业不容小觑的新势力。而作为被誉为“行业内参”的北京商报《家居产业周刊》,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高举原创之笔,与它们共同见证了行业成长历程中的悲与喜,为家居行业争夺话语权贡献了更多力量。
从四年前的第一本《北京家居行业景气报告》到今天的第四本,一年一度记录着一些品牌的成长进程,也折射着一些品牌的衰败历程。人们为品牌的发展而赞叹,为品牌的消亡而扼腕,也为品牌的生存而庆幸。实际上,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只是漫漫历史中的匆匆过客。
眼界放得更开一些,视野就会更广一些。尽管家居行业还很弱小,但通过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正在强大起来,在商业领域正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家居业遭遇“低碳”标准困惑
发布日期:2010年4月29日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一股“低碳”风潮快速席卷整个家居行业,无论是在行业协会组织的论坛上,还是在企业自己的工作会议上,企业家言必称“低碳”。然而,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低碳”?如何界定“低碳”指标?谁也拿不出一个准确全面的说法。在一片“低碳”的吵嚷中,本报记者最先拿起了手中的笔对家居业低碳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接触了人们心中越来越深的困惑,明确了如何尽己之力做到真正的“低碳”。
家具大王“翻船”预警家具业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3日
2008年10月,有着无数“第一”头衔的光明家具陷入僵局,其老总冯永明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被拘,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家具品牌瞬间褪色。它曾经是第一个实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第一个推行家具拆装组合、第一个建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第一个上市融资的家具品牌,但落得没落的结局与其老总不把心思放在家具产业经营上不无关系。本报记者详述了冯永明的“翻船”经历,给谋求做大做强的家具企业以一定的警示。
家得宝分钟寺店“被关门”
发布日期:2010年5月27日
尽管通过全资收购快速扩张是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进攻海外市场的一贯策略,但在中国市场这一战略似乎并不尽如人意。2010年5月26日,家得宝北京分钟寺店暂停营业。这是继青岛店因物业改造关门后,作为承租方的家得宝又一次受制于物业方的“房子”而“被关门”。本报记者最先对家得宝关店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引发了行业从业企业和相关媒体对家居市场未来走向的紧密关注。
居然红星承诺不搞恶性竞争
发布日期:2009年2月26日
在中国,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被誉为家居市场的“国美”和“苏宁”。双方在市场经营中,常常把对方当做假想敌,在一些理念和营销手段上有些针锋相对。然而,2009年2月26日,居然之家董事长张学武与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的手却仅仅握在一起,双方承诺:“不搞恶性竞争,我们要合作起来,为家居行业树立榜样!”本报记者记录了这一精彩瞬间,同时,也是两大巨头联手背后的重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