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见证北京经济25年发展历程

出处: 作者: 网编:张巍 2015-12-17

计划经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冬天排队购买冬储大白菜——那几乎是人们在冬季可以吃到的惟一的蔬菜。在生活物资短缺的年月,买白菜也要定量。人们用白菜变着花样吃,热炒、凉拌、做馅、熬汤、腌咸菜、渍酸菜……

开放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移动电话进入中国,加速了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当时下海经商的人们几乎人手一部,并将它作为成功的标志之一。这是我国信息从封闭到开放的标志性转折点。至此,我国也迎来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20年。

亚洲雄风  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这是中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那时,大街小巷都是宣传亚运的广告牌。它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走出去,请进来”的著名商业口号,也是当时提出来的。

现代都市  现今的北京,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蔬菜,即便是冰雪的隆冬,在超市的货架、农贸市场的摊位上依然摆满了原本在夏天才有的种种蔬菜,而且是那样的鲜嫩水灵。如果时光退回到上世纪80年代,简直无法想象。

世界瞩目  2008年,北京奥运是我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一次完整的展现。从“鸟巢”、“水立方”到每位奥运志愿者,都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朝气与底气。通过奥运,也让全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北京,也让更多的企业与个人愿意来到这里谋求更好的发展。

这是一份25岁的报纸。见证了北京经济25年的历程。

她凝聚了几代报业人的心血和希望。他们探索,他们尝试,他们改革,他们经历碰壁与焦灼,他们有过妥协与沉默,更有过辉煌与突破。1985年《首都信息报》创刊,那是“信息”时代最初的开启;1988年更名为《首都经济信息报》,“经济”一词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1996年更名为《北京经济报》,将首都经济发展作为核心报道目标;2002年更名为《北京现代商报》,现代化的社会和思想碰撞,商业开启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2006年更名为《北京商报》,所有的内涵外延都凝聚在“商”之一字,包罗万象,无所不容。

25年历程,是一个个时代的印证,延续经济类报刊的探索精神,向读者传递最新信息、揭示经济社会现象的宗旨,从未改变。只有那些泛黄的报纸,载着我们过往的心血,成为了历史,留存在记忆的光影里。深厚的积淀与探索,成就着我们绚丽的现在,指引着我们美好的未来。

25岁,经历风雨;25岁,风华正茂;25岁,踌躇满志;25岁,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