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作为一名税收专家,他的愿望是让更多人了解税收知识。在他看来,山东发生的馒头税新闻虽然有不妥的地方,但欣慰的是,这件事让一些普通百姓纳税人的意识开始觉醒,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他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每年他都会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相关建议,这些建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除担任政协委员外,刘桓还是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而这也是最让他看重的一个角色。他自己这样评价:“没有了学生,吃饭的饭碗就会丢掉。”
产业预言1
减税将同时涉及企业和个人
在刘桓看来,在减税方面,其过程将同时涉及到个人和企业。
个人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将成为重点。“今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已经开了一个头,但在‘十二五’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会更完善。”刘桓认为,未来个人所得税的设置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所谓因时而异,是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变化可以随时间和物价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免征额的调整和物价挂钩;所谓因地而异,是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设置可以因地域结构变化而变化,未来免征额可以设置一个中线,并设置一个浮动标准,让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置免征额;所谓因人而异,是指每个人的家庭负担不同,所赡养的人口也不同,因而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把家庭人口以及赡养系数考虑在内。
企业减税方面,刘桓认为,我国可适当降低部分企业的税收标准。据了解,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税率为25%。“‘十二五’期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额度也应该相应降低,例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方式,鼓励该类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可通过降低审批环节的成本,鼓励行业发展。”
产业预言2
增税:环境税最可行
增税环节,刘桓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最可能出台的是环境税。他表示,按照我国现有的计划,在“十二五”末期,我国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必然需要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刘桓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能会通过增加碳税来遏制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此外,为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我国还可能出台酸雨税。“虽然现在通胀高企,碳税、酸雨税的出台会进一步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因而现阶段不利于上述税种的出台。但在‘十二五’期间,总有一段时间内我国通胀的程度不会太高,这就为上述税种的出台提供了时机。”
刘桓认为,环境税不是一个税种,是一类税收的总称,我国目前某些税种已经体现了这种说法,比如,企业所得税中对节能降耗减排我们有税收优惠,消费税中对大排量的汽车征收高税等,这些都体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一个独立的有较强针对性的环境税的战略。由此,“十二五”期间需要推出环境税来促进环境保护。“征收环境税的过程比较复杂,比如排放二氧化碳以后会带来多少连带性的经济损失,排放二氧化硫会带来多大损失,这些都需要在征收环境税之前进行详细测定。”
产业预言3
降低奢侈品进口税是趋势
此外,谈及备受关注的奢侈品税问题,刘桓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奢侈品进口税的税率普遍偏高,税率高导致国内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市场,而国内高收入人群已经具备消费奢侈品的能力,所以一部分高收入人群选择到国外购买奢侈品,这种趋势是遏制不住的,如果奢侈品征税过高,这部分购买力就会转向国外,等于让国内居民为国外经济的发展来做贡献。
与此同时,刘桓指出,站在全球贸易角度来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相关产业以及品牌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降低奢侈品进口税,会促进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育,目前在中国高消费群体已经形成,这是不以客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降奢侈品税进口税应该是一个趋势。”他指出。
点评
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尽管高速增长的税收增加了国家收入,并让国家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更充足的财政支出,然而我们更应该承认的是,税收收入的增加会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并减少居民手中持有的财富,由此,“十二五”期间,为降低纳税者负担,增加居民收入,减税应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减税却是一门学问。正如刘桓所言,减税并不是“一刀切”地降低所有税种的税率,而是应该通过综合使用“加法”和“减法”,让该增的增,该减的减,通过合理安排,让纳税者的纳税负担减轻。
——北京商报记者 李子君
微寄语
@辜胜阻:结构性减税需要上下达成共识,有的税种利益在上面,有的在下面,比税还重。政府养的人多,拨款不够就向企业伸手。结构性减税已经在做,但力度太小,小企业受惠不多。
壮志有余凌云则成:今后一段时间,财税政策要关注三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是结构性减税,还有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被增值税替代。二是特别税收的有升有降。三是结构性增税。主要是对不动产环节征收房产税。建安及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营业税被增值税扩围替代之时,即是不动产房产税开征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