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高军: 影业淘汰赛剩者胜在产业结构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09
 
 

  他——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爽朗的笑,虽然在电影圈打拼多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从不把自己视为“专家”,一如既往秉持着诚恳态度。现如今已是北京新影联影业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高军称自己“一辈子就是做电影的人”,从电影刊物的编辑、记者,到宣发、策划,以及现在作为电影的投资、运作人,甚至期间还担任过电影演员,高军的经历可谓横跨整个电影行当,这也让他拥有一双“电影人的眼睛”,能看透很多行业现象的本质。

 

 

  产业预言1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软着陆

  商报: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票房收入也愈发可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进入此领域分一杯羹。您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五年是持续高速增长式发展还是会有所变化?

  

  高军:中国电影市场未来五年一定还是高速上扬的发展趋势,但是上扬的幅度可能会是波浪递进的,中国电影绝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虽然我国电影票房逐年增加,但是2011年的增幅肯定明显低于2010年,以增速、缓速、再增速、再缓速的方式螺旋上升。

  2010年底,中国电影票房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六成,达到101.7亿元,当时很多人乐观地估计到2011年底肯定会达到160亿元,我们认为应该在110亿-120亿元。但从目前状况看,今年上半年票房是56亿元,到年底应该在120亿元左右,比160亿元差很多。这很像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在一些关键点上提倡软着陆,而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软着陆,在上扬过程中会有舒缓、紧促,这是很正常的。

 

 

  产业预言2

  银幕增加挑战影片质量

  商报:今年很大一部分院线急速扩建、增加电影银幕,希望借此来提高影院收入,使得我国近年来银幕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增加,这会对电影的制作产生何种影响?

  

  高军:电影银幕数量增加是好事,我国有近14亿人口,近7亿的城市人口,我们目前只拥有6300多块银幕,大大落后欧美发达国家,但增长的同时会带来并生问题,以往当中国饱有量银幕数量在5000块左右的时候,一部影片首周末票房一般是全部票房的1/3,现在因为银幕数量增加太快了,会造成首周末票房有可能达到全部票房的2/3,就像今年“五一”期间上映的《关云长》,首周末票房是1.1亿元,而全部票房也只有1.58亿元。

  究其本质,银幕数量增加后,对于内容的需求必然加大,内容优秀的影片比例不高,频繁更迭,造成影院需要靠影院一日游、两日游这样的活动吸引观众来赚钱。“渠道为王”的前提是“内容取胜”,我们需要对这个现象敲响警钟,不论银幕数量多少都要提倡富有生命力的、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

 

 

  产业预言3

  “二八现象”惯性存在剩者为王

  商报:电影领域不断传来老牌投资公司投资失败而一蹶不振的消息,但同时又不断有新的投资方加入到电影投资中来,能够坚持下来的企业具有何种优势呢?

  

  高军:目前中国电影的产业结构还是欠合理,电影产业上存在多年的“二八定律”仍然无法得到改变,20%的影片可以垄断80%的市场,剩下的80%的影片只能去勉强分享其余20%的市场;20%的影片有可能赚钱,80%有可能都赔钱;20%的院线占有80%的票房,80%的院线只能分享20%的票房,这是一种惯性,虽然这个定律可能还会延续很多年,但绝不能永远这样,需要靠综合治理来扭转该局面。

  未来五年电影市场,尤其是电影投资方一定是新老不断交替的过程,即“剩者为王”的生存规律,真正坚持下来的企业都具有良好产业发展结构,合理规避风险,上下游产业链互相依托。

  

 

点评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飞速,一家家影院拔地而起,一场场票房再创新高,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从电影产业中“嗅”出了商机。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市场充满了变数,成功投资10部电影可能都抵不上失败一部,前几年还风风火火的大公司可能转瞬间就销声匿迹。对于我国的电影投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拨开红火的外衣去探寻其发展规律。说到底,只有谨慎观察,理性投资,才能始终保持“剩”在“胜”者队伍之中。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微寄语

  @青青草:跟风引起审美疲劳,电影投资跟风是特愚蠢的事!

  @上官军乐:电影界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投资资金紧张,拍摄资金大量浪费。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造成影片质量不高。无限制的超时超支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