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五年中,家居行业那些离去的英雄们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2-09
  陈刚
  卫哲
  彭鸿斌
  李卫
  栾熙忠
 

  在北京商报《家居产业》周刊创刊五周年之际,蓦然回首,这五年中,一些曾经的家居英雄已经悄然远去。他们或许是老板,品牌大厦一朝崩塌,被迫离去;他们或许是职业经理人,跳槽谋求新的职业生涯;他们或许是政府官员,从这个官儿换做另外一个官儿;他们或许是资本的牺牲品,失去依傍的大树而被迫奔波流浪;他们或许是成功的投资者,把企业换成大把的钞票四处去潇洒……不管属于哪一种,他们在家居行业停留过,折腾过风波,创造过辉煌,经历过失败,体会过沧桑,纵然远离,也无法完全抹去他们的印记。这里,记下的就是那些众多离去者中,堪称典范的十个家居英雄。

 

 

  陈刚:从“管”到“官”的回归

  从2006年初到2010年,香河家具城这个北方最大的家具集散地是与陈刚这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接替刘雪松担任香河家具城管委会主任,陈刚几年时间的业绩可圈可点,尤其是与家居老板、媒体记者之间建立起的亲密关系,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香河家具城于2007年3月15日获得中国家具协会颁发的“北方家具商贸之都”称号;2009年4月12日首个县级“国家家具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在香河奠基;2009年5月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正式在香河落户;2010年6月26日,香河发布“新十年”规划,确立建设“世界家具第一城”的目标……这些重大的事件,作为香河家具城管理会主任的陈刚不仅是见证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决策者。本来就是“官”的陈刚如今的新职务是香河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管的是政府领导的吃喝拉撒睡,应该说是从“管”企业回归了“官”的本源,相信他不会做得太差,只是作为县级领导,不再分管香河家具城,彻底的告别是否会有些许的怀念?

 

 

  卫哲:离去多年仍被记起

  提起五年来的家居英雄,一定不能少了卫哲。他在家居行业掀起的波澜,至今仍在荡漾。他是当时风头最健的洋建材超市百安居的中国区总裁。他走后,百安居开始走下坡路,一蹶不振。是卫哲成就了百安居,也是卫哲毁掉了百安居,这种说法甚嚣尘上。

  卫哲在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期间,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收购欧倍德中国店面,将百安居从5家店扩张到51家,发出“五年内建材超市占据半壁江山”的豪言。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受到检验,就于2006年11月离职,加盟当时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出任CEO。为了给百安居增加业绩,他在百安居系统里创立的收取进店费和促销费、延迟结款等制度使百安居与一个又一个供货商反目,官司一直打到2011年仍未完全了结。早已与百安居没有什么关联的卫哲因2011年阿里巴巴涉嫌欺诈而离职时,再次被人们记起:从家居英雄到网络英雄,为了业绩,都和“欺诈”二字结缘,这到底是他的不幸,还是他掌舵的企业的不幸?只可惜了百安居,在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中,再也见不到当年卫哲的豪情,卫哲给百安居和家居业留下的到底是什么?似乎谁也说不清。

 

 

  彭鸿斌:“一地阳光”不再“阳光”

  2005年家居行业最有风采的主角当数彭鸿斌。圣象品牌创始人、德国柯诺木业中国区总裁等名号,使这个“隐居”了三年的高级职业经理人重回家居圈就充满了杀气。借助德国柯诺与金隅集团的合资力量,他创立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地板品牌“莱茵阳光”,并放下豪言:再造一个中国地板第一品牌。

  一个新品牌,甫一亮相,就将目标瞄准“第一”,方法自然是拿当时处于“第一”位置的圣象开刀。彭鸿斌从一个商标注册人那里买来一个“E0”商标,指称行业里首先打出“E0”级环保指标的圣象侵权,一时间媒体报道纷至沓来,莱茵阳光一夜成名,很多圣象经销商甚至倒戈代理莱茵阳光,仅用半年就建立起纵横全国的营销渠道。然而,一个品牌需要长期的积淀,炒作可以换来名气,却换不来口碑,莱茵阳光地板的业绩始终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08年初,彭鸿斌在与德国柯诺的合同到期之后,没再续约,回重庆老家教书去了,从此与家居业无缘。他留给家居业的财富是那本名为《一地阳光》的书,详细地记录着他如何将莱茵阳光在极短时间打造成地板行业著名品牌的历程。可惜的是,莱茵阳光从来没有因为他的掌控而辉煌,也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振作,“阳光”永远照不到这个天生的“畸形儿”。

 

 

  李卫:宏耐渐远,酒香渐近

  宏耐,曾经与大自然、圣象、生活家等地板品牌齐名,在全国范围内做得风生水起,如今却不断萎缩,成为一个区域品牌。它的创始人李卫,在其从辉煌转向没落的2007年这个关键点上选择告别,远走澳大利亚,留下的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营销故事。诸如发动百万NBA球迷现场踩塌,体现宏耐地板耐冲击耐碾压的品质;以500万元保障基金实施地板先行赔付等,都曾经让宏耐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李卫离开宏耐地板,有很多说法,其中最占上风的一种是资本驱逐了职业经理人。2002年宏耐与大亚合资,李卫变成了股东,也从老板变成了职业经理人。经过三年时间的任期,宏耐并未达到合资时的预定目标,又续任了两年,到2007年10月,宏耐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体力不支。与其和宏耐同死,不如离开它求生。李卫走了,宏耐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南京,从此它风光不再。告别宏耐三年多的李卫2011年即将回国,只不过他与宏耐再无关联,他带回的是一个“中国人创立的澳洲红酒品牌”,立志在中国市场做成仅次于张裕、长城和王朝的“第四品牌”,李卫与家居业的最大联系是,与老朋友们一起品尝红酒的清香。

 

 

  栾熙忠:来去匆匆,笑容犹存

  对于东方家园来说,栾熙忠是个过客;对于栾熙忠来说,东方家园是个跳板;对于家居业来说,一个英雄来了又走了,夸下的海口没有等到让人检验的时候,实在是一大憾事。

  栾熙忠2009年初以东方家园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在家居行业亮相时,就是一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形象。有着沃尔玛、国美等著名商业企业高管的经历,他给人带来的期望是无穷的。2010年1月,在京城几十家媒体的见证下,栾熙忠发布了东方家园宏大的“新五年规划”, 豪情满怀地宣称要“在五年内开店160家、营业额突破100亿元”。然而,他的声音还未消散,身体已经转身离去。仅仅三个月以后,他以养病为由,从东方家园的决策层淡出,2010年10月再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头衔仍然是首席运营官,但服务对象已不是东方家园,而是服装品牌利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栾熙忠就像是在家居行业镀了一回“金”一样,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人们对他的怀念,或许更多的是他迷人的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