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马未都: 私立博物馆靠服务拼公立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09
 
 

  他——

  “百家讲坛”余温仍在,《瓷之色》刚刚出版,他把本属个人爱好的收藏“玩”出了社会价值,成立了能与国家级博物馆比肩的私人博物馆。从去年到今年,他的博客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文物圈那点事,他还经常发表社会评论。而对于商报,他从不吝惜奉献针砭时弊的鲜明观点,当国外权威机构将中国的艺术品交易捧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他质问拍卖公司税款是否清澈;当故宫陷入失窃纷争,他坦陈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之惑。

  他,就是马未都。

 

 

  产业预言1

  五年内私立博物馆服务意识远超公立

  商报:收藏者过去是秘而不宣、独自赏玩;现在民办博物馆越来越多,这些博物馆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马未都:希望与更多同道者共同享受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的愉悦。这就是许多收藏家、企业家宁可自己赔钱也要办博物馆的原因。这些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多是中小型博物馆,收藏、展品各具特色。它们和国家投资的大型博物馆相得益彰,组成了博物馆业的完整体系。记得前几年国家文物局对外宣布将在2015年再建立1000座博物馆,说句实话,我当时看到这条新闻时觉得这件事无法实现,但事实上目前已经达到了。

  在文化传播和交流方面,私立博物馆一直在努力,其实不要纠缠于我们博物馆是收费的,我一直强调文化的尊严,很多时候我们为喜欢博物馆的人提供各种方便,我相信,在今后五年,因为生存环境需要,私立博物馆服务意识将远超过公立博物馆。

  商报:您对私立博物馆的未来有怎样的勾勒?

  马未都:我希望把观复博物馆做成一个有规模的、能跟国际接轨的博物馆,让它完全有效地留给社会,当有一天我离开博物馆,或者到我不能走路的时候,摇着轮椅,买一张票进来参观,我希望任何地方都比我想象的要好。

 

 

    产业预言2

  “物化”能使传统文化走更远

  商报:何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关键?

  马未都:希望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在法律资格上对等,对等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注册地应该是一样的。比如不管是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公司,或是开一个油盐酱醋的小店都在工商系统注册。但目前,惟独博物馆是两个系统注册。如果要让民办博物馆能够健康发展,注册地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明确法律概念。民办和国有,注册地该一样,性质才能一样。但我们今天性质不一样。

  商报:我们正遭遇着一个“全民收藏”的时代,您怎样看这股洪流?传统文化被物化,如何品评利弊?

  马未都:欣赏文化需较高的判断水准和知识积累,不能要求公众都达到,而价格能给普通人带来更直接的感受,我总说,外国人肯出天价买我们的文物,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尊重, 2005年,一个20多斤的元青花卖了2.3亿,当时合2吨黄金,这自然会引发人们思考:为什么它这么值钱?它的价值从何而来?这样的事件、这样的思考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点评

  私人博物馆如何将日子过得更好,可行的办法很多。从某种层面上看,中国公立博物馆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疾,其实恰好可以在私立博物馆中寻求突破。而正因为与生俱来的灵活性,私立博物馆完全可以不再靠微薄的门票收入过苦日子。无论是将文物收藏与高端商务有机结合,还是送藏品到海外推广并展示中国文化多样性,私人博物馆如何趟出一条新路值得期待。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微寄语

  @我心飞扬:马未都并非坐拥万贯家产后才玩起“成人的游戏”,而是凭每月菲薄的薪资超前切入,最终成为京城一大玩家。

  @小荷尖尖:对待艺术品,请更关注它本身蕴含的文化的乐趣,而不是它值多少钱。初入古玩收藏这一行,不要太急躁,要多看书,因为这是个风险极大、诱惑极大的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