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翰墨书写凌云志

出处:中国书画周刊 作者: 网编:张兰 2015-12-03

 

王建勋的书法篆刻,熔古铸今,博采众长,且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厚实稳健中透着灵性,端庄雄浑间充盈着儒雅,兼有文人作品之灵秀隽永,颇具军人阳刚之气概。这是我品读王建勋作品后的切实印象,也是书友同道们的一致感受。

王建勋的家乡在河北定州,厚重的文化熏陶使他少时即多有爱好,无论是国画、诗词还是书法、篆刻均有所涉猎,尤其对书法篆刻痴迷最深。上中学时,他开始在父辈和老师的指导下临摹字帖,对老师的粉笔字、大街上的标语、店铺的牌匾倍感兴趣,经常到刻字店向师父讨教刻印之法,十几岁时便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他为乡亲朋友所刻的多方印章、印版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说,其当时在乡亲当中已小有名气,可谓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然而,他却说:“那时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拙作难登大雅之堂。”这一切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建勋入伍后,因“会写大字”颇受单位的垂爱,王建勋先后多次被派出参加连队板报培训和比赛,在部队老师的点拨、支持下,逐步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的正轨。在部队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了研习笔墨上,当时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古文化街琉璃厂,凭着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展露出了他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天赋,并有幸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学家、篆刻家康殷老师的指教。在老师的悉心教诲下,加之他求知若渴的原动力,书法篆刻艺术水平与日俱增,有了长足的进步。期间,书法对《张猛龙碑》、《张迁碑》用功最深,旁涉行草、金文;篆刻以汉印为宗,临刻古印百余方,多得老师亲点和赞许。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建勋拜著名书法篆刻家凌士欣先生为师,得其亲授,并遍访京城名家,广集博采,先后得到了王遐举、权希军、沈鹏、欧阳中石、王镛、李铎等书法篆刻大家的指点和鼓励,30余年军旅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王建勋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里历练出来的佼佼者,有着坚韧的意志作风、严谨的处事风格、机敏的思维方式,且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并对儒、道、佛等古文化的学习颇有心得,这为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书友同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建勋在书法篆刻艺术上会有更大的突破,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著名书画家、文艺评论家严学章)

王建勋

字雄之,号清心斋、三近轩、定慧草堂。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现任中国红十字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