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宣纸上的京城记忆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2-01
 
  与朋友一起品品画、聊聊收藏是许化迟生活中最为享受的时光。
 

  “入秋的光华路,少了夏日的烦躁,但喧嚣依旧。在日坛公园南门旁,一座挂有‘和平艺苑’字号的明清庭院雅致宁静,透着一股中国文人的田园气质。步入其中,从房檐下红灯笼上白石老人题写的‘和平’二字,到苑厅内的南北名家手迹,你不仅会为画家们高超的绘画技艺所折服,更会为画作中记录下来的大师情谊所感动。”

  回顾过往

  画画不能养家糊口

  作为现在和平艺苑主人的许化迟,是书画大家许麟庐最小的儿子,家中排行老九,自小聪明伶俐,从小就备受老画家疼爱。

  坐在和平艺苑小院中,忆起往事,许化迟感慨良多。“现在党和国家重视画家了,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画家大都穷困潦倒,还不如唱戏的。”

  许化迟介绍,以前的画家没有大家、大师这样的称呼,都是默默无闻,过得很艰苦。“画家们很多都吃不上饭,黄宾虹的画一块现大洋卖10张都没人要。那时候画画还不能养家糊口。”

  大画家陆俨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15年之前,没有人知道陆俨少,他是我爸爸请到北京的,住在我们在苏州胡同的家里。”至今,许化迟还记得陆老刚来北京的情形,“每天早上六点钟,我妈就准时喊我起床去给陆伯伯买早点。我到隔壁的胡同,买上一锅豆浆,几根油条,送到陆伯伯屋里。这时候陆伯伯就喊我:小九,我给你画几张画。我说,谁要您的画,我睡觉去了。”许化迟讲到这儿哈哈笑了起来,“当时要是知道他的画值这么多钱,我肯定多来几张”。

  据许化迟介绍,陆俨少的画水平很高,与当时的名家不相上下,但没有被人认可。“父亲看到陆伯伯的画卖不出去,很着急。后来,我爸爸就叫我拿着他的5张画去荣宝斋卖,到了那儿,人家只收一张,8块钱一平尺,价格还不到当时名家的一半。我没敢卖,就骑车回家了。当我把情况跟陆伯伯说后,对他打击挺大的。”许化迟回忆道。

  如今,陆俨少的作品已卖上几百万元,成了真正的大家。“陆老在去世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大师。”许化迟表示,“任何的大师都不是自封的,得有个过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走入当下

  我们迎来最好的时代

  受父亲影响,许化迟喜好交友,虽然比老画家黄苗子、黄永玉要小很多,但交情却不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小是在各位大师身边,吃着纸片(名人字画)、喝着墨汁长大的。因此,对于那些以纸片为生的画家们,五十载光阴的风云变幻,许化迟有着切身的体会。

  “上世纪80年代,齐白石的画不过100块钱一张,李可染的画20块钱一平尺,陆俨少8块一平尺都没人要。”老先生们生活的艰辛与地位的卑微,许化迟至今仍历历在目。对此,他直言不讳,“艺术如果有人买就是钱,没人买就是废纸一张” 。

  乱世藏金,盛世藏艺。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传统艺术捍卫者的许化迟,一直坚信中国艺术品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从这几年书画市场看,传统书画艺术品正在回归应有的价值。像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家的画现在最少也得几十万一平尺。”许化迟认为,中国书画家三石两鸿(吴昌石、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的地位绝不亚于凡·高、莫奈、毕加索,市场潜力巨大。“好的艺术作品价格还没有到位,未来还要涨。”

  从8块钱一平尺没人要到几十万元一平尺抢着买。在许化迟看来,这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繁荣了才能叫艺术,国家落后,只能叫艺人,混口饭吃。”许化迟表示,相比起50年前,国家现在对于艺术更加重视。“现在很多画家都是国家养着,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个时代中。”他还指出,现在中国画家的地位全世界第一。“外国的艺术家与国内是没法相比的。在国外,只要你花上50块钱,你就能在街边让艺术家画一张好作品,但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现象。”

  “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文化,艺术的繁荣更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对于艺术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许化迟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