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从背包客到创客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25

留着络腮胡,一身休闲装的王盛林,不像是一个创业者,更像是一个未毕业的学生或者艺术家。

  “我学的是金融,但是我做过很多的事情。我写过App、做过服装设计师、拍过微电影、背包去过30多个国家……”王盛林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和自豪,“我会在很多不同领域去尝试一些事情。这些以前在不同领域跨界工作的经历,对我现在创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我在香港做过一段时间的期货交易员,做到三个月时发现,我做的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无聊了,这份工作太没有创造力了。”王盛林的骨子里有着一种对新事物的执着和对创造的热爱,带着这份执着和热爱他回到了北京开始准备毕业的事情。

  在这期间,王盛林看到了一段国外拍摄的视频,里面描绘了“玻璃改变生活”的场景。墙壁、桌面、灶台……家里任何一个平面都可以是一个触摸屏,你可以随时随地控制你的电脑,这样的生活场景勾起了他创造的欲望,“我就开始尝试去做一个触摸桌,就像这个桌子大小,大概有100英寸吧。”一边比划一边介绍,王盛林显然对他的第一个作品充满自豪。

  第一次去建材市场、第一次购买电子元件、第一次焊接电路……王盛林为了自己心目中“100英寸平板电脑”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客之旅。三个月后,一个“巨型”平板电脑成功被他摆放到家中。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从0到1去做一件东西,并不困难。”王盛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国人从不缺创意,不缺能力,也不缺设计。但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凑在一起说‘我们开始做吧’,然后人就不见了。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创新和创造的习惯。如果在有想法的时候能立刻把它做出来,这些创新的力量不知道有多强大!”

  “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空间,让所有有想法去做东西的人聚在一起,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大家,为大家带来一些改变。”阜成门附近一个只有20平方米的小屋,成为王盛林和几个志同道合朋友的第一个创客据点。

  “当时蛮有意思的,我们要举办活动都需要限制人数,因为那个空间最多也就能容纳十个人左右,经常会出现好多人站在门外的情况。”王盛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内最早的开源桌面3D打印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