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偶然机会与环保结缘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25

 也许是血液里流淌着创业的不安分因子,常涛反而觉得不能适应。做通信纯软件虽然利润、销售各方面来说都还不错,但也面临盗版、知识产权等问题,也都是也与大客户打交道,这是一个相对专业窄众的市场,而常涛却一直梦想着能否做一个贴近生活的终端产品,试图以这样的产品去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

  揣着这样的想法,常涛走进了在企业界声名赫赫的中欧商学院,在这里他加入了创业者俱乐部,并成为其理事。在这里,常涛找到一群和他一样“不那么安分”的人。用他的玩笑话说,这群人有着独特的气质,享受着创业受虐的痛苦,而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永远固执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做点什么事儿。

  2010年,常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认识了盈创的老总杨光泽,正是这位“同学”,让常涛对这个环保行业产生了兴趣。

  盈创公司具备年处理5万吨PET(聚酯瓶)的产业链,每年可为国家节约30万吨石油,相当于一个辽河油田。但现实中真正流入到盈创回收体系中的塑料瓶数量还远远不够,原料采购困境导致盈创常常处于“吃不饱”状态。当时盈创回收体系中的塑料空瓶基本都是由大型废品回收站收购而来,每个空瓶的价格大概在一毛五到一毛七,而经过再加工生成的空瓶利润空间非常小。

  当时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新闻曝光,很大原因就是这些垃圾没有流入正规回收渠道,常涛就想能不能用自己掌握的IT和硬件知识来解决一些传统问题,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国外环保行业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还在刚刚起步阶段,有很大发展空间。

  2011年,常涛提出了一整套回收体系想法,得到了盈创当时大股东的认可,把IT的经验、技术、资金带到盈创回收来进行入股,进行了新一次创业。

  对于从搞IT到“收废品”的身份转换,常涛家人和朋友们都非常支持,朋友都说他在做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