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非典”铸就非常之机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2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初战告捷后的王刚在北京接连开了几家连锁店,生意都不错,“眉州东坡”在北京亮了。但是,2003年春“非典”来了,王刚碰上了平生最大的一道坎。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是一种在空气中传播迅速的呼吸道传染病,染上非典病毒的人,性命堪忧。春季,全国流行“非典”,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成重疫区,疫情严重,死亡数字逐日攀升。4月20日,北京市被宣布为重疫区,一时全城弥漫着紧张气氛,行人戴口罩、学校停课、商店停业。成千上万的人逃离北京。

  全城酒楼大关张,王刚夫妇的眉州东坡酒楼怎么办呢?他们已有13家店、2000多员工,员工大多数来自眉山。如果让员工回家,势必给家乡造成很大的压力,眉山市的领导希望他以大局为重。那么,咬牙挺下去吧?“非典”来势汹汹,其肆虐的时间长短难以判断。留员工在北京,要管吃住、要发工资,王刚能挺到哪一天心里没数。挺也难,撤也难,  但王刚必须做出决断。他和担任公司总经理的梁棣商议后,决定挺下去。

  这一挺就是一个多月。十几家眉州东坡酒楼坚持营业,然而公司总的营业额急剧下降,从每天的50万元降到5万元,亏损十分严重。王刚给员工还发放全额工资,他心里没底,讨债的人也出现了,频频打来电话。

  全公司的员工戴口罩,王刚不戴口罩。他要让员工们随时都能看见他的笑容,以稳住军心。他外表轻松,心里可不轻松。他选择了挺住,念头很简单:他不相信强盛的国家会让首都陷入瘫痪。

  2003年的5月是很难熬的。事实上,公司的管理团队在“非典”期间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学习活动,营造了能应对大疫情的小环境。员工没人闹情绪,也没人染上“非典”。一个女孩儿坦率地对梁棣说,她选择不回眉山,其实是为了她的爸爸妈妈。

  6月,“非典”疫情有所缓解。眉州东坡酒楼的营业额开始回升,北京的食客们把惊异和钦佩的目光投向王刚。7月,“非典”疫情宣告结束,眉州东坡酒楼迎来了高潮:北京市领导开会表扬、京城媒体争相追捧。几乎在一夜之间,35岁的王刚一跃成为京城名人。他说过的一些“狠话”在业界不胫而走,比如他说:“老子卖裤子也要给员工发工资!”正是“非典”给王刚带来了商机,“一些酒楼员工散尽,回生无望,只好把店低价盘出去”。王刚陆续收购,连锁店增加的速度大大加快。这是市场规律,失败者只能望着盘出去的店一声长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