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以BOT模式破局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25

  1998年文一波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参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因为当时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技术不信任,我想,你既然不相信我,我出钱建设,自己的承诺达不到,政府不用给我付费。” 出于对公司技术的信赖,文一波在1999年提出“中华碧水计划”,将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指建设-经营-移交,企业自筹资金、自主建设和运营、自担风险和收益,特许经营期满后将项目无偿移交政府管理)引入中国,以解决市政污水处理问题。这一模式充分迎合了地方政府的需求:不用出资,也能解决城市的棘手问题。

  2000年“两会”期间,文一波在《经济日报》上刊登名为《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水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整版文字广告,引起政府高层注意,相关部委领导做出批示,向其了解城市污水处理的问题,此举被认为开创了中国政治广告的先河。

  类似的大胆营销日后再一次出现在国家环保总局办公楼对面,文一波在楼顶租下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广告牌,印上“中国城市污水全面解决方案BOT模式”的字样,并用数字彰显公司实力:“2008年,我们将投资、建设、运行15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50座城市自来水厂,50座城市垃圾处理厂,300个大中型工业环境治理工程。”

  这些堪称神来之笔的营销举措,符合文一波的行事风格:“做企业,用事实说话的力度最大,同时要利用可能的渠道边说边做,边做边说,做的尽可能比说的更好一些。”

  多方努力之下,桑德集团在2000年收获了第一个市政污水项目“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尽管最初设计污水处理量只有2万吨/天,但这一项目对中国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第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项目。

  BOT模式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探索出一种可操作的商业模式,改变了国内整个水务行业的市场格局,促进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