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危机来了,机会到了”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2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体系处于一片动荡之中,那一年中国GDP增长创五年新低,CPI增长却创下12年最高。根据当时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增速同比增长4.8%。就在那一年,寄卖网站——寺库诞生了。

  在寺库之前,李日学已在生意场上结交了很多消费能力不错的朋友,一次朋友聚会,他发现身边的朋友有很多相似的感慨,“朋友间互赠的礼物没法用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几年前买的好几万的包,用着过时扔了可惜”……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中,朋友的诸多感慨让李日学萌生了做二手商品寄卖的念头。“2000年之前中国消费水平较低,那时国产品牌刚刚兴起。不过2008年时,中国消费理念已经全然升级,零售生意也加速发展起来。”

  经过不到一年的筹备,2008年7月,寺库正式上线。起初的寺库并不只寄卖奢侈品,只要顾客的二手闲置商品都可放在这里。2008年10月,李日学在济南成立了寺库第一家线下门店。李日学回忆,那时客户会拿各类五花八门的东西到此寄卖。“冰箱、电视、玩具、珠宝、衣服、奢侈品……寺库就像一个杂货店。”

  不过,李日学很快发现了杂货店的问题,家电、玩具等寄卖价值低的物品在流通和管理中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财力远不如珠宝、名包、名表“实惠”。于是,李日学和他的团队决定只专注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收益的品类——奢侈品。

  在李日学明确了经营思路的同时,2009年,李日学下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公司从济南搬到北京。“搬总部出于两个考虑,一方面济南消费意识相对保守,寺库要想做大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寺库要做强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最终李日学选择了北京,这个节奏快、竞争大、人才济济的城市。李日学说,北京就是这个可以给他高点让他成功的城市。

  2009年开始,怀着对奢侈品行业的无限憧憬,大批互联网创业者把目光聚焦在奢侈品电子商务上,大量风投资金涌入。然而,短短两年过后,噩耗接连而至,“奢侈品电商必死”的唱衰论调疯狂扩散。 当奢侈品电商经营一片愁云惨淡时,李日学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危机来了,机会就到了”。

  2009年7月,李日学在北京建外SOHO正式成立了一家专门寄卖二手奢侈品的公司。不同于多数国内奢侈品网站采用“会员制+折扣+奢侈品牌”的经营模式,李日学说,他把寺库定位为交易平台。不过,回忆起初来北京的寺库,李日学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那时寺库面积不大,我在巡店的时候无意听到顾客的一通电话,对方好像是问她在哪里,顾客说她正在国贸逛街。”那通电话深深点醒了以为小有成就的他,寺库对于他来说是一家可以方便客户寄卖的公司,而对于有的顾客来说,来到专门卖“二手货”的寺库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李日学说,寺库北京公司刚成立的那段时间,他感受到了非常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开始让他反省和反思“自己当初的决定对吗”?而之前他从未动摇过。“人就怕自己不信自己,自己放弃自己。”凭着骨子里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李日学决定要在北京继续闯下去,继续做好他的寺库。

  没有名气,也没有进行过多宣传,李日学托朋友和熟人介绍,找到了一批寄卖顾客,但是他发现要想有名气、获取信任和培养更多新顾客,寺库必须以更好的用户体验打动他们。于是,李日学重新定义了寺库,寺库卖商品但主要在卖服务。如果想服务好顾客,那么需要先让顾客信任寺库。又一道难题出现在李日学面前——鉴定。在寄卖过程中,寺库需要保证来此寄卖的商品是真品。李日学说,他的创业都是有备而来的。在寺库上线两个月后,寺库三名创始人就成为最早获得国家鉴定估价师资质的团队成员。为了做好鉴定,寺库还设立了专门鉴定真伪和价格评估的寺库奢侈品鉴定评估技术中心。

  在之后的发展中,李日学又从美国、日本等国家请来了很多首席鉴定师,专门对商品进行专业、成体系的鉴定,保证商品没有问题,顾客没有后顾之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