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迷们的万众期待之下,国足最终以0:0逼平香港。这一战过后,中国队小组出线希望渺茫。
一胜遮百丑,一败显千仇。在今年亚洲杯小组赛中,国足曾以三连胜的战绩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赞誉。而今世预赛输了球,“中国足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本旧账是一定要翻的。或许结果可以归咎于“运气太差”,如果不是对方门框的“帮忙”,如果不是疑似门线冤案的发生,我们可能就赢了,但“运气不好”掩盖不住国足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足球需要改革,这是举国达成的共识。但知易行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改?
现在的国足,ST重组了好几回,最终还是被世界杯给退了市,这一点比A股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兴僵尸充大爷。
退就退吧,足改出台的时候,也没指望着国足一蹴而就,早就标明了自己“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态度。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次贷也不是一天就消“毒”的。不过,也别太迷信足改,套用现在最热的话语,改革要从供给侧发力。足球改革如果更喜欢在需求侧发力,而不是供给侧,那么成千上万个足球特色学校,未必能够把国足轰进遥远的2022年世界杯。
什么是足球的供给侧?什么又是足球的需求侧?前者是化体制为市场,还权于社会;后者则是举国体制仍然恋栈,退而不休,搞集训刺激,搞行政动员,每次都被证明不行,但总说这一次不一样。如果我们不降低足球发展的制度性成本,哪怕资本滚滚而来,也只是红了恒大,绿了国足。
国足失败个一次两次家常便饭,足改如果能够成功,以往的种种吐槽便神马都是浮云了,因为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3月公布的足改方案,中国足协将与体育总局脱钩,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原有的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将被改变。此举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也符合市场化发展要求。接下来的事情,全国球迷都在看,足协是不是真的面向市场化和社会化,以专业心,做专业事。足球的政府和市场边界最容易厘清,共识已定,职责已分,就不要混灶吃饭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问题本身不知道自己就是问题。
既然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就不能完全指望中国富豪的一掷千金。不管是投资巨大的阿里和恒大,还是直接买下了马德里竞技队股份的王健林,他们虽然抢眼,但足球缺的不是寡头资本的长袖善舞,而是足球环境扎扎实实的建设。还是那个问题,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外行别刷存在感。
输球不丢人,找借口才丢人。如果中国足球的改革不虚张声势,也就轮不到键盘侠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