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结束语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02

  京津冀一体化,在过去半年时间历经了媒体地毯式的报道。那么,我们的这份报告有何不同?

  一个月多来,由北京商报14位记者组成的京津冀采访组陆续分赴三省市12地,并先后发布了12篇产业调查报道。在此,我们将这些报道集结成册,试图用这份报告尽量真实地展示一个“一体化”战略起步之中的京津冀。

  报告以地方样本的形式,对京津冀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阐述,并以各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供需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出发点,聚焦“一体化”成为“一号工程”之后,各地陡然加速的规划调整和改革行动。

  报告也通过采访观察深入分析了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和地域限制之下,多地的市场痼疾和产业后遗症,并对京津冀未来的产业与城市发展路径给出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北京的过度发展和天津、河北的相对落后。如果将京津与河北相比,这种差异性更为明显。2013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是9.4万元和10.2万元,而河北只有3.9万元。在北京周围,环绕着河北的25个国家级贫困县,超过200万的贫困人口。不少县镇甚至没有拿得出手的支柱型产业,还有的则是靠低端制造徘徊在省内的经济下线。

  这样的局面能否逆转则要视一体化推进的方式、速度和效果而定。就目前而言,京津冀一体化既有声势,也有生意。中央和三地政府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规划,量身打造增长点;市场和行业也在密切关注,都希望能够选对方向,顺风而起;更多的企业则早早地开始出手布局,希望在区域协调发展的红利之中拔得头筹。

  崛起、转型、绿色、高端、新兴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方向,副中心、承接地、新城、重镇成为我们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高频词。不难发现,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已被逐渐淡化,北京不再以发展重心的角色出现,而是成为区域资源协调、产业链条分工、产品市场出路的切入点,成为拉动京津冀地区全面升级的关键动力。

  一条条高速公路正在烈日下快速碾平混凝土,一条条高速铁路风雨中也未停下轨道的架设……不约而同地,各地都把打通往来北京和其他兄弟城市的快速通道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交通的一体化成为区域一体化毋庸置疑的基础。其后,则是人才的流通、资金的流通、商业的流通和医疗、教育、产业等一切资源的流通、运转与共享。但更复杂、更困难的也是后者。对此,即使有充分的调研和判断,也需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

  同时,如何防范一体化和城镇化成为新一轮造城运动的推手,如何让不同城市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中各司其职,而不是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启动初期就必须要首先捋清、想透的问题。

  这是一份凝结着北京商报人心血的报告,不敢说有怎样石破天惊的动见,但12篇调查相信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思考。繁星点点的夜空,每一颗星星都不多余。我们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期冀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道路上,共同用力,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